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是用来探究同一物体浸在同一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的过程图.

(1)图
C
C
和图
D
D
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所受的浮力是否相等.
(2)A、B、C三图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有关,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1)要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所受的浮力是否相等时,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浸没如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分析图示,然后答题.
(2)分析图示A、B、C所示情景的异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所探究的问题.
解答:解:(1)探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所受的浮力是否相等时,应控制液体的种类(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相同,改变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说明数相同说明受到的浮力相同,由图示可知,符合条件的是C和D两图.
(2)由图A、B、C可知,液体种类相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它们可以用来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故答案为:(1)C;D;(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侧重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时应抓住变量和不变量,根据所受浮力的大小得出结论,找出图示的差异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9、李明小组在“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中选用一长50cm的刻度尺,将其一端固定在桌边上,研究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一) 实验中,在研究力的大小对形变的影响时,李明在塑料尺的同一点、用手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加不同大小的力.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下列四个研究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方法的是
A.可从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时,先保持受力面积相同研究压力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保持压力不变研究受力面积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C.测量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时,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弹簧秤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根据实验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的实验事实,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一直做匀速运动
(二) 实验中,李明发现沿竖直向下方向作用在同一点的力越大,塑料尺弯曲得越
(选填“大”或“小”).他们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用弹簧对“影响弹簧形变大小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对此研究问题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弹簧形变大小可能跟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猜想2:弹簧形变大小可能跟弹簧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1)为验证猜想1,李明应选用以下实验器材中的哪些进行实验 (
A、C、F、G

(A) 一根长约10cm的弹簧; (B) 几个长度、横截面积、制造材料均不相同的弹簧;
(C) 刻度尺; (D) 天平; (E) 量筒; (F) 铁架台; (G) 质量均为100g的小钩码7个.
(2)李明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1.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每个钩码质量100g),并逐个增加钩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g=10N/kg)
钩码个数 0 1 2 3 4 5 6 7
标尺刻度/10-2 m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42.0 55.0
伸长量x/10-2 m 0              
①物理学中,常用“伸长量”来表示弹簧形变的大小,伸长量定义为弹簧受到拉力时的长度与自由伸长(即不受作用力)时长度的差值.根据伸长量的定义填写上表中空格.
②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伸长量x与拉力F的关系图象.

③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图象,能够验证猜想1吗?请你利用实验数据和图象进行分析论证,写出实验结论.
(3)对李明提出的问题,除了他的猜想外,请你再提出一个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仪征市二模)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A瓶中装的是水,B瓶中装的是煤油,两瓶中用的是电阻均为5Ω的电热丝.
(1)为了完成实验,请在右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全;且开关闭合前滑片应置于
A
A
(“A或B”)端.
(2)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水和煤油的
质量
质量
和初温B必须相等.闭合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
B
B
 (A/B)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快.物质的这种属性我们用物理量比热容来描述.
(3)实验结束时,小明测得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如果不计热量损失,那么煤油的比热容C=_
c
△t1
△t2
c
△t1
△t2

(4)实验时,小明和小红发现电热丝热得很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小红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流不同.小明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阻不同.其他同学立刻判断小红的猜想的错误的,原因是
导线和电阻丝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
导线和电阻丝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

(5)接着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阻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器材: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电热丝两根、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实验,他们应该在原来的装置上调整的器材及要求是:①
A瓶内的电阻丝换成10Ω的
A瓶内的电阻丝换成10Ω的
;②
A瓶内的水换成同B瓶等量的等质的煤油
A瓶内的水换成同B瓶等量的等质的煤油

(6)最后,小明和小红又利用此装置探究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根据记录数据大致画出了产生的热量Q和电流I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B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和平区模拟)某物理探究小组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知识后,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了疑问: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沸腾变为气体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
(1)通过查找资料,他们知道为了表示液体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汽化热这个物理量.仿照比热容的定义,可知:
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
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
吸收的热量
吸收的热量
,叫做这种液体的汽化热.用字母L表示.其定义式为
L=
Q
m
L=
Q
m

(2)通常情况下,同种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热是不同的.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测定100℃时水的汽化热.该装置的测量原理是:用电压可调的电加热器使玻璃容器内的水沸腾,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沸腾一段时间前后水的质量,同时测量所用的时间及在该段时间内电加热器的电压和电流,根据相关的数据和能量守恒关系即可求出水的汽化热L.
由于这个装置工作时的散热损失是不可忽略的,该组同学实验时测量了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压/V 电流/A 时间/s 水的初质量/g 水的末质量/g
第一组 20 1 300 70 68
第二组 40 2 300 70 60
①试简单说明该装置的散热功率是否随加热功率的改变而改变.
②根据以上数据,求水的汽化热L.
③针对此实验提出一些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拔河时大家尽量穿新运动鞋,小明猜想鞋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于是他找来两只同品牌同规格的运动鞋进行实验探究(其中一只是新鞋,鞋底花纹没有磨损,另一只是旧鞋,鞋底花纹磨损较大).实验步骤如下:
(1)小明测出新鞋重力如表一.按照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
水平
水平
方向拉着鞋子在水平桌面上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表中.
表一
序号 种类 重力/N 拉力/N
1 新鞋 5.7 2.3
2 旧鞋 5.4 1.7
(2)将新鞋子换成旧鞋子在同一个桌面上重新实验,测出了重力和拉力填在表一中.由此得出结论:鞋底花纹越深,与地面摩擦力越大.小红认为他的做法不妥,不妥之处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3)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小明采纳了小红的意见,将两种鞋子插在对方中进行实验,得出的数据如表二:
表二
序号 种类 重力/N 拉力/N
3 旧鞋插在新鞋中 11.1 4.5
4 新鞋插在旧鞋中 11.1 3.5
对比序号
3
3
4
4
的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
对比序号
1
1
3
3
的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错误改正后,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圆形光斑,这时小明一定是把物距调在
等于
等于
(填“大于”、“小于”“等于”)一倍焦距的范围内.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
取下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
取下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

(3)小明准备换用另一块透镜来做实验,实验前,小明用这块透镜来观察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远处物体变得清晰很多,而且将它贴近书面观察数字的大小时,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由此可见:小明的眼睛存在
(选填“远”或“近”)视问题,此透镜为
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