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中,数据记录如表,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木块的重力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效率
η
1较缓50.1520.575%
2较陡50.202.50.580%
3最陡50.2530.583%
(1)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费力.
(2)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当斜面长和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3)你认为在完成本实验过程中,主要的困难是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以上的数据,小慧还发现木块受到木块的摩擦力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你认为两者的关系是:斜面越陡,摩擦力越小
(4)若要验证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的关系,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粗糙程度不改变,这时应用的物理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 (1)通过分析表格可看出,实验1中所用的力最小,而实验1中斜面较缓;
(2)通过比较三次实验可发现斜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3)此实验需要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斜面越陡,摩擦力越小;
(4)实验要验证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物体重力关系,应该控制斜面的长、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一致,改变物体重力大小,观察测力计示数,此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解答 解:
(1)提升物体重力相同,拉力越大越费力,拉力越小越省力,从第1次到第3次,斜面倾斜程度逐渐变大,拉力也逐渐变大,说明斜面越陡,越费力.
(2)这三次实验选用的是同一斜面,粗糙程度是一定的,提升的物重也是一样的,从第1次到第3次可以看出,当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用斜面提升相同的重物,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3)此实验需要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斜面越陡,摩擦力越小;
(4)实验要验证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物体重力关系,应该控制斜面的长、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一致,改变物体重力大小,观察测力计示数,此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费力;
(2)当斜面长和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3)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面越陡,摩擦力越小;
(4)控制变量法.

点评 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并考查了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0℃时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50℃的水内能比10℃的水内能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舰长304m、舰宽70.5m,满载时排水量达67500t,它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6.75×108N.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应逆风(选填:“顺风”、”逆风”或“顺风逆风都一样”)起飞更好些,舰载机起飞后,航空母舰受到的浮力将变小(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实验中:总是让杠杆在水平平衡状态下进行实验,其原因主要是便于测量力臂.
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1.510110
2120215
31201.510
(2)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3)小明根据第3次实验填写的数据存在错误,其错误是动力臂测量错误.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第三次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重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人体中有许许多多杠杆,甚至踮一下脚尖都是人体杠杆在起作用.如图所示.人以O(填字母)为支点;通过小腿腓肠肌用力,踮起脚尖,按杠杆的分类,这是一个省力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如果一位中学生的体重500N,踮起脚时,假设重力的作用线正好通过杠杆的中心,则踮起时每只脚的腓肠肌所产生的力为1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重庆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渝邀请你同他一起按照要求设计并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塑料棒,在其下端缠绕上适量金属丝,缠绕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塑料棒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2)如图所示,小渝将塑料棒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ρ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ρ(选填“>”、“=”、“<”),h与ρ、ρ,及H的关系式是h=$\frac{{ρ}_{水}H}{{ρ}_{液}}$.
(3)小渝根据图(a)在塑料棒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下(上/下)方.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渝取来色拉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色拉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再向容器中加油或者将容器换成直径细些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0cm.
(2)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c位置.
(3)小明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远离(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4)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凹(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华用U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小华用U型管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1所示,他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要判断探头承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U型管左右两液面高度差.

(2)小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大小无关”.
①他的结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没有控制U型管探头所处深度相同;
②由本实验可知,ρ<ρ(选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小刚利用所学的电学知识,观察家中所用的某一用电器的电流约为1.1A,则这个用电器可能是图中所示的是(  )
A.空调器B.
家用电冰箱
C.
电视机
D.
收音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