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发生 A、B、C、D 四种形变,F1=F2=F3>F4 , 则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答案】
(1)AD
(2)AC
(3)AB
【解析】(1)AD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2)AC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AB在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所以答案是:(1)AD;(2)AC;(3)AB.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以下几幅图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南极的冰川虽然温度很低,但也具有内能
B. 沙滩上的沙子比海水烫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
C. 冰块的保鲜效果比水更好是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D. 树枝上的霜是凝华现象,霜的形成过程中要向外吸收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碓》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是享誉世界的“瓷都”。如图所示是在景德镇拍摄到的,至今仍在用于碾瓷土的水碓(duì) (西汉末年出现的机械),小溪中的水从蓄水池流下来冲击水轮转动,水轮上离支架比较近的拨板通过杠杆把另一端的木锤举起、落下,不断碾打瓷土坑中的瓷土。试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
(1)木锤的前端为何做得要稍尖?
(2)水轮所带动的木锤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杠杆?为何要这样设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是家用电饭锅的简化电路示意图.S1是限温开关,靠手动闭合.当温度达到103 ℃时自动断开,不能自动闭合,S2是自动开关,当温度超过80 ℃时自动断开,温度低于70 ℃时自动闭合.电阻R2的阻值是1886 Ω,R1是工作电阻,阻值为50Ω.锅中放好适量的米和水,接入家庭电路,闭合手动开关S1后,电饭锅就能自动煮好米饭并保温.求
(1)加热过程中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P1是多大?
(2)保温过程中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P2是在哪两个值之间跳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 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说,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用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说贝多芬这样做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电热饮水机电路原理图,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加热时功率440W.保温时功率40W, 求
(1)饮水机保温时1min消耗的电能
(2)饮水机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
(3)饮水机正常工作1h消耗电能是0.4kwh,加热、保温时间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