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
B.钢笔移位
C.小孔成像
D.水中倒影

【答案】C
【解析】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出现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笔移位”,是由于光线通过玻璃、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看见不发光的物体;(3)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光的色散;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回答:

(1)由表中数据做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____

(2)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多少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_________;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_________;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_________,到达水面时气泡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一会儿后,发现图甲所示实验中,会有大紫色气体出现,这是甲中的碘颗粒因________热(填“吸”或“放”)而________;图乙所示实验中,出现了少量的液态的碘,它是由于固态碘______而产生的。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都会发生 ________,成为黑色小颗粒,附着在玻璃壁上,此过程要________ 热(填“吸”或“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光路图,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薄,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

B. 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厚,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

C. 物体靠近眼睛,像远离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

D. 物体靠近眼睛,像靠近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做测量电阻的实验,电源为两节新的干电池,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1A”字样.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中的器材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2)小明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了测量,并记录了部分数据如下表,第4次实验的灯泡电阻为Ω.

序号

1

2

3

4

5

U/V

1.0

1.4

1.7

2.0

2.5

I/A

0.14

0.19

0.22

0.25


(3)在进行第5次测量时,他需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缓向( 左/右)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A.
(4)老师发现上表数据中有一组数据不是本实验中测得的,它是第(填写表格中表示序号的数字)组.
(5)小明完成了测量后,注意到几次测量数据算出的电阻值并不相同,他认为这是由于读数误差造成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6)同组的小华再次实验时,发现电路工作不稳定,灯泡时亮时灭,且不亮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请你帮他判断故障的位置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 ℃~120 ℃)、酒精温度计(-80 ℃~~60 ℃)、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__(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将小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C点是小球运动的最高点,小球脱手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小球具有;小球最终会掉下来,是因为;若小球在C点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 . (不计空气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并利用水透镜探究“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图甲中,从形状上可以判别此时的水透镜是(凹/凸)透镜.研究小组对水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并测得了水透镜的多个焦距值.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大/小).
(2)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变,利用甲图装置测量水透镜的焦距,并在乙图中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获得多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焦距f/cm

像距v/cm

/m1

/m3

1

15.0

80.0

6.7

1.7

2

12.0

30.0

8.3

3.3

3

20.0

5.0

4

8.0

13.0

12.5

7.7

5

5.0

6.7

20.0

15.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第3次实验时水透镜的焦距是cm.
(3)当蜡烛靠近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选填“前”或“后”)方. ①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换焦距(选填“更大”或“更小”)凸透镜.
②若用此实验模拟视力的矫正,可保持光屏位置不动,在原凸透镜前再加一个(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就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现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4cm处,此时所成像的性质与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五一期间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小红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只蜡烛,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如图乙所示,她先将f=5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

(2)接下来她换用f=10cm的凸透镜,仍然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保持_____不变,移动_____,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3)对比两次实验中像的大小,发现第二次成的像比第一次稍大,据此小红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成的像更大,除了更换相机镜头外,还可以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