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小宇和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三节新干电池,“5Ω、10Ω、15Ω、20Ω”的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使用0~0.6A的量程,电压表使用0~3V的量程,开关和导线若干.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1)小宇选用器材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该校零;在连接实物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
(2)小宇连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他刚要闭合开关,同组的小红提醒他,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划“×”,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3)改正错误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观察两表的示数,下面是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1234
(a)电阻R/Ω
(b)电流I/A
(4)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当小宇用20Ω的定值电阻替换了15Ω的定值电阻后,继续进行实验,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都无法降低到2V,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

分析 (1)电流表使用前应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到0刻度线,否则应校零;为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连接电路图时开关应断开;
(2)实验中,电压表应与电阻并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应记录的是电阻和电流值;
(4)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分析电压表的示数无法降低到2V的原因

解答 解:(1)使用图甲中所示的电流表时应先校零;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图时开关应断开;
(2)由图乙可知,电压表没有只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且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正确的如下图所示: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应记录的是“电阻R/Ω”和“电流I/A”
(4)因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所以用20Ω的定值电阻替换了15Ω的定值电阻后,电压表的示数无法降低到2V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
故答案为:(1)校零;断开;(2)如上图所示;(3)(a)电阻R/Ω;(b)电流I/A;(4)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实验方案的改进等问题,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解题时注意该方法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如图所示,阅兵式上“歼一10”轻型歼击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飞机产生拉烟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所致(填一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放热(选填“吸”或“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所示,是我军目前最新型63A1式两栖主战坦克,是我军两栖装甲师和海军陆战队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两栖王睥.该坦克战斗全重22t,外观体积28m3,陆地最大速度54km/h,水中最大航速28.8km/h.两条履带总着陆面积为4m2.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以下问题:(g取10N/kg.ρ=1.0×103kg/m3
(1)坦克在陆地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2)坦克在水中浮航时,至少还有多大体积可以露出水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鹰捕食时的速度约为20m/sB.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为70次左右
C.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十几克D.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小组同学用图甲的电路图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10Ω、20Ω,电源电压为3V不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所连接的不完整实验电路,请你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哪一种:D(只填选项)
A.定值电阻断路   B.电压表断路  C.电流表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小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电压表如图乙所示.后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V. 若要完成整个实验,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10Ω.
(4)上述探究结束后,该组同学选择原来的电源和两只灯泡L1“2.5V 0.3A”和L2“3.8V 0.3A”,设计的电路如图丙所示,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①此实验设计是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通过灯泡亮度 判断来电功率的大小.
②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认为,利用图丙电路只要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观察灯L1或L2 亮度的变化,即可得出结论.小明同学的方案不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小亮和小雨做“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小亮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在图中改正(导线不能交叉).
②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灯泡断路.
③以上故障排除后,再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仍不亮,但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他应进行的操作是:C.
A.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B.更换小灯泡
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D.检查灯泡是否短路
④设计如表所示的记录表格,请你指出表格中的问题:设计了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第2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要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他应将滑片P向右端(选填“左”或“右”)移动;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5.2Ω.
次数电压/V电流/A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0.60.28  
2 0.36 
32.5  
(2)小雨想利用图丁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R为电阻箱.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请你帮他完成实验.
①闭合开关S和S2,断开S1,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②闭合开关S和S1,断开S2,调节电阻箱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U-2.5V,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R0
③计算RL的表达式为:RL=$\frac{2.5V×{R}_{0}}{U-2.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桔槔是我国古代提水的器具,创造于春秋时期.结构如图所示.它利用杠杆的原理,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中间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的使用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如果提满水时水桶重G,支点到水桶的力臂是a,支点到重物的力臂是b.则重物至少重$\frac{a}{b}$G才能将水桶匀速向上提升.(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A是软质弹簧,B是盛有水银的水银槽,A下端恰好与水银面接触,开关闭合后发生的现象是(  )
A.弹簧伸长,灯持续发光B.弹簧缩短,灯熄灭
C.弹簧上、下振动,灯忽亮忽灭D.弹簧不起变化,灯持续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然后按如图乙所示,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小明想得到液体内部压强P与液体深度h、液体密度ρ的定量关系,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图丙中的液柱模型推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3)图丙中 若减少所选平面S的面积,该处的液体压强将不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时,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最大的是A.
A.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
C.盐水(ρ盐水=1.1×103kg/m3
(5)将该压强计金属盒插入某液体中深度为15cm处时,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12cm,则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ρ红墨水≈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