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家用电熨斗,该电熨斗底板的金属片的质量为350g,此时室内温度为20℃.用该电熨斗熨烫衣服时需要将底板的金属片加热至170℃,且该过程共用时2min,求:[金属片的比热容是0.44×103J/(kg•℃),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忽略热损失]
(1)该电熨斗在能够熨烫衣服时吸收的热量.
(2)若(1)中的热量全部由焦炭来提供,则相当于完全燃烧的焦炭的质量.

分析 (1)已知金属片的比热容、质量、温度升高值,由热量的计算公式可求得吸收的热量;
(2)燃烧的焦炭放出热量与金属片吸收热量相同,利用Q=mq计算焦炭质量.

解答 解:(1)金属片吸收的热量:
Q=cm1(t-t0)=0.44×103J/(kg•℃)×0.35kg×(170℃-20℃)=23100J;
(2)由题可知,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Q=23100J,
由Q=mq得,需要焦炭质量:
m焦炭=$\frac{{Q}_{放}}{q}$=$\frac{23100J}{3.0×1{0}^{7}J/kg}$=7.7×10-4kg=0.77g.
答:(1)该电熨斗在能够熨烫衣服时吸收热量23100J;
(2)若金属片吸收的热量全部由焦炭来提供,则相当于完全燃烧0.77g的焦炭.

点评 本题考查吸热公式和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单位m/s
空气(0℃)3313230
空气(15℃)340铜棒3750
煤油(25℃)1324铝棒5000
水(常温)1500铁棒5200
在长为7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从敲击到听到第一个声音用了0.2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两盏灯串联那么闭合的开关是S2,如果闭合s1、s2,断开s3,那么电路的情况是L1灯不亮,此短路不允许同时闭合S1S2S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若某厂家设计了一台酒精内燃机,且预想该酒精内燃机的效率为50%.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则燃烧0.05kg的酒精时,按照预想,该内燃机所做的有用功为(  )
A.7.5×105JB.7.5×104JC.7.5×103JD.7.5×106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表是晓红在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的四组数据.由所学的知识可知,晓红记录的数据中,有误的一组是(  )
  A B C D
 电流(I/A) 0.10 0.15 0.30 0.25
 电压(U/V) 3.0 4.5 6.0 7.5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杜峰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1)杜峰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不能;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方法改进后,所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串联电路具有分压(选填“分压”或“分流”)的特点.
UAB/VUBC/VUAC/V
2.41.43.8
(3)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他只做了一次实验,而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带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正确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秒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某人对着一座高山喊话,若经10秒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高山的距离是17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人体象热机一样,也需要消耗能量.假如一个成人跑步时身体消耗的能量为7.2×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6kg的干木柴 (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在我们生活中,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原因是:从热学方面讲,天然气的热值较大(大、小),而且从环保角度来说天然气的优点是污染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1)如图甲所示,在调节好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杠杆又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小明这种做法的不足是: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2)如图乙所示,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选填“<”、“=”或“>”)F2;第二种实验方案自找麻烦(选填“有必要”或“自找麻烦”),理由是不便于力臂的测量.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可能是:杠杆的自重影响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