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清楚了光的反射定律后,小李又做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没有(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d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用刻度尺分别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连接A和A′、B和B′、C和C′,连线是否与平面镜垂直..

分析 (1)①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②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得出结论.
(2)①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
②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
③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④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在平面镜里能成物体的像,当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⑤像的大小与物相等,不取决于物体离像的远近.
⑥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 解:(1)①在图甲中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过点O作垂线做出法线,这时反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
当把纸板B旋转一定的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了,说明反射光已经不在纸板上了,而此时纸板B和纸板A也不是一个平面了,所以说反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
②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①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或与水平面垂直,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②实验时为了能验证物像的大小,须使预先准备好的蜡烛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③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不能接到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④蜡烛B和蜡烛A相等,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
⑤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物体靠近还是远离玻璃板,像的实际大小都是不变的.
⑥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然后用刻度尺分别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连接A和A′、B和B′、C和C',连线是否与平面镜垂直.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不变;用刻度尺分别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连接A和A′、B和B′、C和C′,连线是否与平面镜垂直.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此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最基本的探究实验,应当掌握.
(2)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小敏同学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盲人水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杯中近杯口处A点是水位器的两个触点,当杯中的水位到达A位置时,水位器会自动发出音乐声,表示水已盛满.杯口处两个触点的作用相当于(  )
A.导线B.用电器C.开关D.电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  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
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
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第1次2511566.7%
第2次451.715\
第3次652.41583.3%
(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缓慢(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
(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78.4%(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进行第3次测量时,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0.3J,拉力做的总功是0.36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或钩码重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质自身的特性有关,小林选取了水和煤油进行实验,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记录结果如表),试分析.
加热的时间/min012345
水的温度/℃252729313335
煤油的温度/℃252831343740
(1)加热水和煤油都要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物体应该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外焰”、“内焰”、“焰心”)处,才能使物体温度升高最快.
(2)分析实验数据,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水.
(3)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使效果更加显著,下列改进措施不合理的是②.
①将两个烧杯均盖上相同的盖子;②将装置移到通风良好处进行;③减少水和煤油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有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角度 ③“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关系”时,多次改变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④“探究凸透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关系”时,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 (  )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两个同样的烧杯,内装温度和质量相等的水和某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它们的温度,测得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分)012345
水的温度(℃)202224262830
液体的温度(℃)202428323640
回答下列问题:[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
(1)若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升高较快的是某种液体(选填“水”或“某种液体”).
(2)若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选填“水多”、“某种液体多”或“一样多”).
(3)由表中数据可推出c>c(选填“>”、“<”、“=”).
(4)由表中数据可算出c=2.1×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是甲、乙两小车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运动
B.甲车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2m/s
C.经过6s,两车相距12m
D.甲车一直保持静止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甲、乙是两支相同的试管,各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液体,且当甲试管适当倾斜时,两试管中液面等高,则甲所装液体的密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所装液体的密度,这时两试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是乙试管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面例子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为内能的是(  )
A.给电炉通电后,电炉丝发热B.冬天站在太阳光下感到暖烘烘的
C.把汤匙放入热汤中,汤匙变热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变成温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