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是李强同学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他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A处的电流IAB处的电流IBC处的电流IC
10.250.300.55
20.200.240.44
30.250.300.55
(1)在实验中,李强同学可以采用改变电池的节数或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的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他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分析李强同学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分析 (1)根据欧姆定律可采用改变电压或电阻的方法来改变电流大小;根据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的要求是:一是选用的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数量足够多,据此作答;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 解:(1)根据欧姆定律可采用改变电压或电阻的方法来改变电流大小,所以在本实验中可采用改变电池的节数或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的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他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结论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分析表中数据有,通过A处的电流IA与通过B处的电流IB之和等于通过C处的电流IC,IC=IA+IB,即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故答案为:(1)改变电池的节数、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普遍性;
(2)等于;之和.

点评 本题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考查归纳法的应用、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小明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高是否有差异,下列哪种尺子最合适(  )
A.量程20cm,分度值0.5mmB.量程2m,分度值1dm
C.量程3m,分度值1mmD.量程100cm,分度值1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将R1、R2、R3并联接到电路中,已知R3=30Ω,干路电流是通过电阻R1电流的7倍,R2中的电流是R1中电流的4倍.求R1和R2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通过灯泡Ll的电流的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固体物质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铅和金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灯L1,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检查电路的故障,他先将导线并联在灯L1的两端,发现L2亮,L1不亮,然后并联在灯L2两端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源无异常.由此判断(  )
A.灯L1断路B.灯L2断路C.灯L1短路D.灯L2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24A.
(3)如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
由实验数据小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选用两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实验次数太少.
A点电流IAB点电流IBC点电流IC
0.16A0.16A0.3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图所示的电路中,设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已知R1=5Ω,R2=10Ω
(1)当S1、S3断开,S2闭合时,问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2)当S2断开,S1、S3闭合时,电路的总电流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
       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反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B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
(4)如果图乙和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2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34 m;
(5)图丙中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B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