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把物体放在焦距是10厘米的凸透镜前,当物体沿主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距透镜15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它的像(  )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始终是实像D.由实像变虚像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烛焰距凸透镜30厘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烛焰距凸透镜15厘米,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若将烛焰从距凸透镜30厘米处沿主轴移到15厘米处,像变大.
故选:AC.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一定要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关于滑动变阻器一些部件的导电性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是导体,金属棒是绝缘体B.线圈是导体,瓷筒是绝缘体
C.线圈是导体,接线柱是绝缘体D.金属棒是导体,滑片是绝缘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凸透镜(f=12cm)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前他将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表是小华通过实验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16015
23020
324
42030

(1)在第3次实验中,为得到清晰的像,像距应为24cm,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分析表中数据,你发现成倒立实像的大小与物距(选填“焦距”、“像距”或“物距”)有关.
(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将光屏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4)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
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
(5)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靠近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大于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逐渐从透镜处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D.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0cm.
(2)实验前,小明发现所成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2,则他应首先向上调整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当蜡烛局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上一个老花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这时应适当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可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若用不透明的纸板将透镜左部挡住一半,在光屏上能(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这样做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选填“实”或“虚”)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3)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他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亮点F,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5.2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一个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光屏.
(3)小明将蜡烛稍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他采用的方法是:不移动光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大小合适的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到镜面距离关系.
(2)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C本身”).
(5)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6)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由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作图丁(填“丙”或“丁”)所示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为了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引入了压强物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