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 (举一例)
(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调(填“左”或“右”)到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答案】
(1)下
(2)放大;投影仪
(3)能
(4)左;70;小
(5)光屏
【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应该让烛焰的光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光心在同一高度上,当如图所示,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的光心降低,要想仍在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也应该降低凸透镜的光心,即向下调节凸透镜;(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仅遮住了凸透镜的一小部分,凸透镜大部分仍能成像,即屏上能成完整的蜡烛的像;(4)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知道,物体在二倍焦距点时,像也在二倍焦距点,成像特点是倒立、等大的实像,从图看出,光屏在50cm处,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则光屏应向左调到70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小;(5)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特点,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像在物体的同侧。小强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蜡烛的像。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物近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倒立的).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 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 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 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 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柴油机效率比汽油机效率高,是因为( ).
A. 柴油的燃烧值较大 B. 柴油机点火方式为压燃式
C. 柴油机内压缩空气的压强和温度比较高 D. 柴油机的构造所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其目的是为了 .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为了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右”或“左”)移动,其所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及细绳的重力不计,砝码重G=50N,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所受到的合力为( )
A.50N,50N
B.0N,0N
C.50N,0N
D.0N,5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潭清疑水浅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余音绕粱,三日不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