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v , 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物体在15~20s内甲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且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
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两个物体在15s末相遇,故D错误.
故选C.
(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2)据图可知,物体在15~20s内甲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3)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热量、功、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量、功、内能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所以三者的物理意义是相同的

B. 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C. 内能越大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D. 物体对外做了功,又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应选择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5)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造成的;
(6)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图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a、tb和tc , 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ta=tb=tc
B.ta<tb<tc
C.tc>ta>tb
D.tc>ta=t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国家针对校车发布了相关的安全强制性标准,并且已正式实施.某校专用校车部分技术参数如表,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已知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2m2.求:

(1)该校车(空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取g=10N/kg)

(2)李明家距学校8.1km,校车从李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为9min,校车从李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不考虑车长)

(3)若校车在水平路面上以(2)中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所受阻力为5000N,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 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 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 声音的响度变小了 D. 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_______(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些公共场合,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能听清楚讲话人的声音,常用扩音设备,关于扩音设备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音调
B.改变响度
C.改变音色
D.改变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