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某同学买了张张火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13次和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
13到站时间--16:1120:118:00
发车时间14:3016:1620:23--
14到站时间10:007:233:14--
发车时间--7:283:2616:00
北京到上海的里程为1463km,请计算13次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和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多少?(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 分别计算出“13次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和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运行时间,各自的总里程为1463km,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 解:
s=1463km,
13次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的时间t13=24:00+8:00-14:30=17h30min=17.5h,
v13=$\frac{s}{{t}_{13}}$=$\frac{1463km}{17.5h}$=83.6km/h;
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时间t14=24:00+10:00-16:00=18h,
v14=$\frac{s}{{t}_{14}}$=$\frac{1463km}{18h}$≈81.3km/h.
答:13次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和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3.6km/h、81.3km/h.

点评 求列车从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路程一定(1463km),时间应包括中间在济南、天津西停留的时间.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匀速滑动.
(1)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等于木块所受拉力(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小明做法的错误之处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块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从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乙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乙方案只需拉动木板,使木块相对木板滑动即可,操作起来简单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和液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神舟系列飞船的外表面都涂有特殊材料,它在高温下吸热(填写“吸热”或“放热”)变成气态,对飞船起到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摄像机拍的像⑥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属于虚像的有②③⑥、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有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玻璃板厚度不计,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固定玻璃板,此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使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2)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
a.移去棋子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棋子A的像
b.棋子A置于在玻璃板前面.将同样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棋子A和棋子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棋子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cad.
(3)如图2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该小组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
(4)若将显示时间为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10: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在阅读“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格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1)在太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2)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烧开水时用铝壶比用铜壶好;
(3)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可能相等.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B.
A.小灯泡照常发光
B.电流表将被烧坏
C.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
D.电流表示数会很大
理由: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会造成电流过大而损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调节杠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位置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力臂的大小.
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这时杠杆两端所受的作用力等于各自所挂钩码的重力.
把支点右端的重力当作动力,左端的当作阻力,在量出对应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填表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如表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不难看出,第3次实验数据显然是错误的.
实验次数动力F/N动力臂L/m阻力Fs/N阻力臂Ls/m
120.240.1
260.340.45
380.460.2
根据改正后的实验数据可得结论:F1L1=F2L2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准备的器材有杠杆、有刻度的支架、若干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 N)、一个弹簧测力计.
(1)小明首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且便于测量力臂.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如图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请在图中画出钩码对杠杆的拉力的示意图.若要使杠杆恢复平衡,可以在B处(用字母表示)挂上4个钩码.
(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如图所示的E位置斜向下拉(测力计未画出),当杠杆恢复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0.5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