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
20020645
食用油20020668
(1)在此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请再列举一个类似思想的实验:用小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多少来表示小石块的体积的多少(请仿造上面的句式),在此实验中还用到了如下研究方法中的A(填序号)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法  C模型法  D类比法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3)有一次小明进入森林游玩时正正午迷了路,经过思考,他顺风(选填“顺风”或“逆风”)下去,终于走出了森林.

分析 (1)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根据生活经验可举出转换法的例子.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升高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热不同,这种特性用比热容来描述.
(3)根据风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空气由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形成风.

解答 解:(1)此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法的例子:用小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多少来表示小石块的体积的多少.
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跟其它因素有关,所以实验中要用控制变量法;
(2)由表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用比热容来描述.
(3)森林内水分较多,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森林升温慢气压高,空气由森林向气压低的外边吹,要走出森林要顺风而行.
故答案为:(1)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小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多少来表示小石块的体积的多少;A;(2)质量;比热容;(3)顺风.

点评 本实验应用了转换法,转化法就是把不易观察、不易测量的量转化为便于观察、便于测量的量进行观察、测量,通过间接测量而研究要测量的量;要注意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停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停表的量程是0~15min;
(2)停表的分度值是0.5s;
(3)图中停表的示数是3min2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规格分别为“6V 6W”和“6V 12W”的甲、乙两只小灯泡,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压为6V的电路中,比较两灯的亮度是乙灯亮些(甲灯亮些/乙灯亮些/一样亮);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压为10V的电路中比较两灯的亮度是甲灯亮些.(甲灯亮些/乙灯亮些/一样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甲是某型号电子称,其原理结构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R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改写电压表(量程为3V)的表盘数值后可直接读出所称量物体的质量,设踏板的质量为25kg,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g取10N/kg.
(1)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求R0的阻值.
(2)该电子称的量程是多大?
(3)如果保持电子称结构和电压表量程不变,只在电路中增加一个电阻,使电子称的量程变为90kg,计算说明应使用多大的电阻?如何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个电表的示数均变大,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阻R可能短路,灯L变亮B.灯L的灯丝断路
C.电阻R一定断路,灯L变暗D.灯L灯座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电路,R1、R2、R3为三个定值电阻,V1、V2为两个电压表,电源是由四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V1的示数为3V,V2的示数为5V,则R1、R2、R3两端的电压U1、U2、U3分别是多大?(提示:三个电阻是串联的,U1+U2=UV1,U2+U3=U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的长短;也可以取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十一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340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