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初步的观察与研究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它的压强(P)、体积(V)和温度(T)这三个物理量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当其中的一个物理量发生变化的同时,其余的两个物理量至少有一个也会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一定质量气体上述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某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过程,现请你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其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发现此时压强跟体积的乘积保持不变,即P1V1=P2V2
(2)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压强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下表所示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压强与温度的比值不变,此时$\frac{{P}_{1}}{{T}_{1}}$=$\frac{{P}_{2}}{{T}_{2}}$.
nP′(mmHg)P=P0+P′(mmHg)t(℃)T(K)$\frac{P}{T}$($\frac{mmHg}{K}$)
120775.030.0303.02.557
230785.033.4306.42.562
340795.037.0310.02.565
450805.041.0314.02.563
560815.045.5318.52.558
(3)利用以上两条研究的结论,推导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P)、体积(V)和温度(T)的普遍关系,即这一定质量气体在初始状态时的压强(P1)、体积(V1)、温度(T1)跟它在末状态时的压强(P2)、体积(V2)和温度(T2)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此先设想该气体的一个中间状态--压强(P3)、体积(V2)和温度(T1),即认为气体先由初始状态变化到中间状态,再由中间状态变化到末状态.请你推导得出一个只含有P1、V1、T1、P2、V2、T2这六个物理量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 (1)(2)根据影响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
(3)得出压强与温度和体积的关系,总结在一起得出结论.

解答 解:(1)要探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应使温度不变;
(2)要探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应使气体的体积不变;
根据表格中数据知,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此时压强与温度的比值不变,
即$\frac{{P}_{1}}{{T}_{1}}$=$\frac{{P}_{2}}{{T}_{2}}$.
(3)由(1)(2)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与温度成正比,
即$\frac{{P}_{1}{V}_{1}}{{T}_{1}}$=$\frac{{P}_{2}{V}_{2}}{{T}_{2}}$.
故答案为:(1)不变;
(2)不变;压强与温度的比值不变;$\frac{{P}_{1}}{{T}_{1}}$=$\frac{{P}_{2}}{{T}_{2}}$;
(3)$\frac{{P}_{1}{V}_{1}}{{T}_{1}}$=$\frac{{P}_{2}{V}_{2}}{{T}_{2}}$.

点评 此题是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它的压强(P)、体积(V)和温度(T)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考查了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物理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山洪洪水的含沙量,取了10dm3的洪水,称其质量为10.18kg,试计算此洪水的含沙量(每立方米洪水含中沙的质量).(沙的密度为2.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常见的白炽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图1所示为小丽、小军、小梅三位同学与老师讨论这一现象时的情景.

(1)图1中,小军发表的观点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影响电阻的因素.
根据小梅同学的猜想,他们讨论形成了一个问题:电流一定时,导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它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于是,小丽和小梅从实验室找来了煤油、两只规格相同(有密封塞)的烧瓶、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两根阻值不同的镍铬金丝等器材,并组装出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2)在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中,是通过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来反映电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3)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但它变化时引起的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易于直接观察或测量,就可以像小丽和小梅这样用易于观测的量来反映不易直接观测的量.在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一物理学方法的是BD.
A、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通过等大的蜡烛与虚像重合来确定虚像的位置和大小
B、在研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远近说明钢球动能大小
C、在研究电压作用时,通过水压是水流形成的原因类比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
D、在研究电磁铁磁性时,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4)小军看了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后认为,用温度计代替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实验效果会更好.于是,他们拆除了密封塞和玻璃管,将合适的温度计悬挂在适当的位置,然后开始实验.在上述改进中,他们遗漏的一个重要操作是:倒出一部分煤油,并使烧瓶内煤油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不变,实验结果如表.
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较强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海绵反射声音最弱.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大小.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大理石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5)小组同学经过观察发现学校南北两栋高楼间距较大,经过测量发现距离约15米左右,墙面贴有比较光滑的瓷砖,楼层之间是一大片平坦的草坪,小组同学决定利用声音的反射测量声速.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晚上九点以后进行测量.你认为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减少环境噪声干扰.请针对他们的实验设想进行合理的评价测量距离太短,声音传播时间太小,导致传播时间无法测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水平抛出的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3: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精心设计了实验,找来精密计时器,一个可将小球以任意所需速度射出的弹射器,并将弹射器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按上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的问题:
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水平射出速度v/m•s-1小球下落高度h/m从射出到落地的时间t/s
1100.51.50.55
2101.01.00.45
3101.51.50.55
4101.01.50.55
5201.01.00.45
6301.01.00.45
7101.02.00.64
(1)要探究这个问题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例如:要探究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时间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保持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 和 小球下落的高度 相同,用质量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所以:
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2、5、6的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1、3、4的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2、4、7的实验.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与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无关; 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均填“有关”或“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华用蜡烛、光屏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选填“实”或“虚”)像,此时,光屏与烛焰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接着保持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要使得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选填“正立”“倒立”)、缩小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至如图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2)若将凸透镜固定,将光屏右移至90cm处,仍要在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
(3)完成(2)的操作后,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还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个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初级中学八(1)班的小刚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透镜,焦距分别为8cm、30cm、未知,光具座如图所示.

(1)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一起,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2)小刚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选择A(A、B)凸透镜,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3)小刚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当烛焰在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和40cm刻度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的0cm刻度线和30cm刻度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由此可以判断烛焰在光具座的45cm刻度线上时,烛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视网膜.给“眼睛”带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能量.有两种方式可以获得大量核能,即核裂变和核聚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