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三盏灯中突然有两盏灯L2、L3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在插座没有插入任何用电器的情况下,用试电笔试探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A.一定是插座发生短路了
B.一定是零线AB之间断了
C.一定是零线BC之间断了
D.一定是零线CD之间断了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18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可燃冰清洁无污染,储量巨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新型能源,可燃冰的热值很大,是天然气热值的10倍以上,若按10倍计算。(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气=7.0×107J/m3)求:
(1)体积为0.01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2)若第(1)问中放出热量的60%用来对小轿车做功,以1000N的动力进行牵引,可使小轿车行驶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U型管压强计,它是用来研究______的仪器,当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液体内部的深度增大时,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探究“压力的形变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比较实验的甲、乙两图可得压力的形变效果与______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压力的形变效果与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其中a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_____(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_____A.
(2)如图丙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4.5V;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V;那么S1、S2都断开时,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现有一个塑料盒,上面装有两盏灯,盒外接一只开关,内部有导线组成的电路(看不到).
(1)小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一起亮;断开开关,两灯一起灭.根据这一现象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定两灯是串联的.
(2)小华断开开关后,拧下L1,再闭合开关,发现L2不亮了,由此可以说明两灯是_____联的.拧上L1后,再次闭合开关,细心的小华发现L1比L2亮,于是,他认为通过L1的电流大于L2的电流.小华的这个判断正确吗?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在此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观察,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少。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或“转换”)法;
(2)开始实验前,用双手握住空气盒,很快发现U形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空气盒气密性__________(选填“好”或“不好”);
(3)在图1中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装有等量的空气,并放置阻值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的电阻丝,此装置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4)在图2中两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丝阻值一样,但在其中一容器外并联了一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丝,此装置研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核电站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释放核能, 核能转化为内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气。蒸气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能为可再生能源
B.原子弹利用的是核裂变,氢弹利用的是核聚变
C.核能的使用不需要任何防护,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D.核电站利用核能的裂变发电,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S闭合,灯L1灯L2均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灯L1和灯L2串联
B.灯L1和灯L2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C.通过灯L1的电流与通过灯L2的电流一定相等
D.通过L1灯的电流与通过电源的电流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九年级的志愿者想为敬老院的老人设计一个呼叫电路。他们的设想是:同一房间内两位老人都能单独控制同一只电铃,且能让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区分出是哪位老人按铃呼叫的。下图中的四个电路,符合设想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