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_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前面 反射 不点燃 重合 像与物大小相等 B 虚
【解析】
(1)[1][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虚像;
(2)[3][4][5]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6]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7]由于光屏无法承接蜡烛A的像,故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有AB两种方案:A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B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选填“A”或“B”)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现象.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 s-t 图像,由图像可知
A.0~5s,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0~15s,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15~20s,乙车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0~25s,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标有“1A 15Ω”的字样.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时,闭合开关S,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4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电路安全工作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灯泡变亮
B. 滑片P在最右端时通过干路中的电流是0.9A
C. 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5Ω﹣15Ω
D. 电路总电阻的最大值为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一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b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4 V,电阻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0.8 W~7.2 W,则P从a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
A. 从1.8A变化至0.2A B. 从0.4A变化至1.2A
C. 从1.2A变化至0.4A D. 从0.2A变化至1.8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标有“6V 3W”的小灯泡L与最大阻值为100的滑动变阻器RW连接在总电压恒为18V的电路中,如图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0~0.6A”和“0~15V”。要求闭合开关S后,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的最大测量值,且灯泡L两端电压不超过额定值(设灯丝电阻不变)。求:
(1)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2)电路消耗总电功率的最大值?
(3)小灯泡L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
(4)滑动变阻器RW允许调节的范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一定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驶过的距离为多少?
(2)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多少?
(3)若驾驶员饮酒,从发现红灯到完全停止汽车共前进了15米,则此时的反应时间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_(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____(选填“大”或“小”),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_____与_____的关系.
(4)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刻度尺发出了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_____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