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常用水,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

分析 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内燃机在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水的比热容比其他物质大,常常用来做冷却剂.

解答 解:在做功冲程中,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燃料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小.
故答案为:做功;水的比热容大.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4冲程内燃机各个冲程的了解程度,知道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
C.量杯质量为40 gD.6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会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或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显示出来,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将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不动,这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小丽与小华另外又做了下面的实验:小华同学同手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声响,第一次轻轻地敲,第二次用力敲,第二次使桌子振动的振幅(填“振幅”或“频率”)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小丽则是按照图2进行实验: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说明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所示电路,若将开关闭合,电流表A1的读数为0.2A,电流表A2的读数为1.1A,则通过L1的电流是0.2A,通过L2的电流是0.9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0.如图所示,画出光由空气斜射到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填“镜面”或“漫”)反射.
试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30°30°
240°40°
350°50°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如图乙,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太阳光线竖直射入深井,反射角为60度.请在图中画出其光路图,并标出平面镜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对于L1、L2(额定电压相同,电阻(R1>R2)两个小灯泡连接到电路中谁更亮的问题,两位同学产生了争议:
甲认为: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因为R1较大,所以,灯泡L1更亮;
乙认为: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因为R2较小,所以,灯泡L2更亮.
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观点各自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各自依据的公式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