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贵阳中考)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___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__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起G=100 N的重物,不计轮与轴的摩擦和滑轮的重力,拉力F为( )
A.25 N B.12.5 N C.100 N D.20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个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个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个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 Pa
B.高山顶上水的沸点较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较大
C.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阴雨天时大气压通常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厦门中考)如图所示,下面挂着5 N重物的吸盘吸附在天花板上,吸盘和细钩的总重力是0.5 N。吸盘没有掉下来,说明它还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N,其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小华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随着盐的溶解,可以看到鸡蛋会上浮,这是因为( )
A.鸡蛋的重力减小,重力小于浮力
B.鸡蛋的质量减少,浮力增大
C.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
D.液体的密度变大,鸡蛋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我军新型潜艇正准备出海进行远航巡逻。潜艇工作时是悬浮在水中的,工作时从浅水区进入深水区,它所受水的压强___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___;当它从海水密度小的海域进入海水密度大的海域,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高压水舱要________(选填“吸进”或“排出”)海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甲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如图8甲所示,将密度为ρA,重为GA的物块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物块A漂浮在液面上,并且有1/4的体积露出液面,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为P1。如图乙所示,将密度为ρB,重为GB的物块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物块B沉底,物块B对乙溢水杯底的压力为F,液体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强为P2。已知
ρ1∶ρ2=3∶2,ρA∶ρB=4∶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ρ1∶ρA,=3∶4
B.FA浮∶FB浮=9∶8
C.P1∶P2=2∶3
D.F∶GB=13∶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m,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s),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0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Δt=2.5(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