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长度和粗细分别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小球、木块等器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使用的弹簧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A5S1
弹簧A8S2
弹簧B5S3
弹簧B10S4
(1)压缩的弹簧能将小球弹开,是由于是弹簧具有弹性势能,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利用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弹性势能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
(2)实验发现S1小于S2,S3小于S4,则说明:木块移动的距离与弹簧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3)为探究猜想二,可对实验序号②④进行比较分析.若木块移动距离不相等,则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分析 (1)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弹开的远近来比较弹性势能的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据表中数据的大小分析解答;
(3)为了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弹簧的材料有关,必须控制压缩程度相同,改变材料,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解答 解:
(1)压缩的弹簧能将小球弹开,是由于是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弹开的远近来比较弹性势能的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实验发现S1小于S2,S3小于S4,则说明木块移动的距离与弹簧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3)为了探究猜想二,必须控制压缩程度相同,改变材料,可选用试验次数②和④,若木块移动距离不相等即S2≠S4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故答案为:(1)弹性势能;木块移动的距离;转换法;(2)木块移动的距离与弹簧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3)木块移动距离不相等.

点评 本题为探究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分析实验能力、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了解与掌握,属于中等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以2分17秒的成绩获得1500米冠军,并打破奥运会记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周洋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1米/秒
B.周洋匀速通过弯道时,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冲刺时,速度最快的周洋感觉其它运动员在后退
D.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周洋将继续滑过一段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小张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对部分电学知识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物理量及单位$\left\{\begin{array}{l}{电流:安培}\\{电阻:欧姆}\end{array}\right.$
B.科学家及贡献$\left\{\begin{array}{l}{安培:发现超导现象}\\{欧姆:欧姆定律}\end{array}\right.$
C.测量仪器及用途$\left\{\begin{array}{l}{安培表:测电流强度}\\{伏特表:测电压}\end{array}\right.$
D.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left\{\begin{array}{l}{电流处处相等}\\{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end{array}\righ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蜡烛是生活、学习中常用的一种物体.
(1)一支长15厘米蜡烛,经过50分钟恰好烧完.此过程中蜡烛燃烧的平均速度为0.3厘米/分.
(2)蜡烛可用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将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平面镜前后,点燃平面镜前的蜡烛.将平面镜后的蜡烛移动到适当位置,透过平面镜看去,发现平面镜后的蜡烛好像也点燃了,如图甲,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3)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为f)成像,当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满足u>2f关系时,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如乙图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2.00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画出楼梯路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分析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把支点放在质地均匀的杠杆中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测量力臂;;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以下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该结论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填人名)总结出来的.
 次数
物理量
1234
L1/m0.10.150.20.2
F1/N0.50.51.52
L2/m0.050.050.10.1
F2/N11.534
小华是采用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的方法探究的,所以根据实验情况她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指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指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在与同学交流时,小敏同学指出了她的错误,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帮助小华解决了困惑.小敏的操作是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建筑工人通过滑轮装置将一质量是100kg、底面积为0.1m2的物件沿光滑斜面由底端匀速地拉到顶端,人所用的拉力F始终与斜面平行,斜面长是10m,斜面高为5m,物件对斜面的压强为8660Pa,整个过程耗时40s,不计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g取10N/kg,求:
(1)物件对斜面的压力F的大小;
(2)有用功的功率;
(3)若人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312.5N,求动滑轮的重力和此时的机械效率;
(4)若某工人的拉力最大为500N,则他能拉起最大重力为多少的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质量为48kg的小华同学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500m,所用时间为100s.假设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其体重的$\frac{1}{12}$,求:
(1)若自行车质量为12kg,车胎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40cm2,则该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g取10N/kg)
(2)在这段过程中,该同学所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