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后利用A、B和C三个导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他的实验记录表。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3)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即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可得:           (16)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           (17)          

④联系第②、③小题的结论,还可以发现:               (18)             

 

【答案】

(13)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4)1与7、2与8、3与9。

(15)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16)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是相同的;

(17)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

(18)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可以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解析】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长宁区二模)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王同学提出猜想:对于某导体来说,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可能越大.为验证小王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并得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A、B、C三个不同的导体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该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表.
表一
实验序号 导体 电压(伏) 电流(安)
1 A 1.2 0.12
2 B 1.2 0.24
3 C 1.2 0.60
表二
实验序号 导体 电压(伏) 电流(安)
4 A 2.4 0.24
5 B 2.4 0.48
6 C 2.4 1.20
表三
实验序号 导体 电压(伏) 电流(安)
7 A 3.0 0.30
8 B 3.0 0.60
9 C 3.0 1.50
(1)小王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可能是:
电路中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电路中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不同
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不同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7(或2、5、8或3、6、9)
1、4、7(或2、5、8或3、6、9)
数据中同一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上一小题的实验结论与小王同学的猜想有无差异?若有差异,写出差异所在
有差异;实验结论能够确切给出电流和电压的定量关系
有差异;实验结论能够确切给出电流和电压的定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卢湾区一模)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后利用A、B和C三个导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他的实验记录表.
表一  导体A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1 2.0 0.10
2 2.4 0.12
3 4.8 0.24
表二  导体B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4 1.2 0.24
5 1.8 0.36
6 3.0 0.60
表三  导体C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7 2.0 0.20
8 2.4 0.24
9 4.8 0.48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7、2与8、3与9
1与7、2与8、3与9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即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可得:
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是相同的
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是相同的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
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
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

④联系第②、③小题的结论,还可以发现: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可以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可以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明和小华同学分别利用A、B两个导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为他们的实验记录表.
表一  导体A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1 2.0 0.10
2 2.4 0.12
3 4.8 0.24
表二  导体B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4 1.2 0.12
5 1.8 0.18
6 3.0 0.30
表三  导体C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7
1.2
1.2
/
8
1.8
1.8
/
9
3.0
3.0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导体,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两位同学欲继续比较电压相同时A、B两个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时,发现他们现有的数据无法比较,于是他们准备利用导体C作为研究对象继续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三中,请将实验序号7、8、9中“电压”一列数据填入表格,以确保实验中测量相应的电流后能完成“在电压相同时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比较.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得:
同一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同一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得:
不同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不同
不同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青浦区二模)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某小组同学利用A、B、C三个不同的导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在如图所示的M、N两点间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该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表.
表一 表二 表三
实验
序号
导体 电压
(伏)
电流
(安)
1 A 1.2 0.12
2 B 1.2 0.24
3 C 1.2 0.60
实验
序号
导体 电压
(伏)
电流
(安)
4 A 2.4 0.24
5 B 2.4 0.48
6 C 2.4 1.20
实验
序号
导体 电压
(伏)
电流
(安)
7 A 3.0 0.30
8 B 3.0 0.60
9 C 3.0 1.50
1)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
电源电压
电源电压
的方法改变M、N两点间的电压.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与7(或2与5与8、3与6与9)数据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导体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导体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分析比较
1、2与3(或4、5与6;或7、8与9)
1、2与3(或4、5与6;或7、8与9)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电压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有关.
4)进一步分析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相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与(2、5、8)与(3、6、9)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
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市卢湾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后利用A、B和C三个导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他的实验记录表。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3)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即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可得:          (16)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          (17)          
④联系第②、③小题的结论,还可以发现:              (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