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min~9min,经历了5min,在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故A正确。

B.在4-9min时,海波吸收热量,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故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即熔点为48,故B正确。

C.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的特点:吸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海波的熔点是48时,42低于海波的熔点,此时海波是固态,故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人们分别习惯穿浅色衣服或深色衣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仅是人们穿衣的一种习惯,没有什么物理道理

B. 是为了迎合时尚

C. 浅色的衣服更易反射光,不致于吸光太多而发热;深色的衣服吸光更强,产生更多的热量,便于取暖防寒

D. 浅色衣服和深色衣服反射光、吸收光的本领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把几只小磁针放在桌面上,发现它们静止时都指向同一方向,即磁针的N极总是指向____方(选填)。这说明,地球周围存在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 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 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 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 10 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 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 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 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 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响度太小
B.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户安装电能表是为了测量(  )

A. 电压 B. 电能 C. 电功率 D. 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