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600g,面积100cm2,高为15cm的圆柱体容器(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中装有1000cm3水,将一个重4N,高为10cm的实心长方体A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然后竖直浸入水中,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g取10N/kg)
(1)求物体A受到的浮力;
(2)求物体A的密度;
(3)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4)把刚好浸没在水中的物体A竖直往上缓慢提升4.5cm后,使物体A保持静止,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多少N?

分析 (1)已知物体的重力和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A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根据ρ=$\frac{m}{V}$=$\frac{G}{Vg}$求出物体A的密度;
(3)已知水的体积和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以及容器的底面积可求容器内水的深度,据此判断物体A完全浸没时水不溢出;根据公式m=ρV可求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水的重力和容器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衡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加上水的重力再加上物体对水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等于物体所受的浮力,最后根据公式p=$\frac{F}{S}$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先根据题意求出物体A浸入水中的长度,要注意考虑物体上升时液面下降的距离,长方体的底面积不变时体积与高度成正比求出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A受到的浮力,再根据称重法求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答 解:(1)物体A受到的浮力:
F=G-F′=4N-3N=1N;
(2)由于物体完全浸没,则根据
物体的体积:
V=V=$\frac{{F}_{浮}}{{ρ}_{水}g}$=$\frac{1N}{1.0×1{0}^{3}kg/{m}^{3}×10N/kg}$=1×10-4m3=100cm3
方法2:由ρ=$\frac{m}{V}$和G=mg得:
物体A的密度:
ρ=$\frac{G}{g{V}_{\;}}$=$\frac{4N}{10N/kg×1×1{0}^{-4}{m}^{3}}$=4×103kg/m3
(3)未放物体时,容器内水的深度:
h1=$\frac{{V}_{水}}{S}$=$\frac{1000c{m}^{3}}{100c{m}^{2}}$=10cm,
物体A浸没时,水上升的高度:
h2=$\frac{{V}_{排}}{S}$=$\frac{100c{m}^{3}}{100c{m}^{2}}$=1cm,
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
h=h1+h2=10cm+1cm=11cm<15cm,故水未溢出;
容器的重力:G=mg=0.6kg×10N/kg=6N,
容器内水的重力:
G=mg=ρVg=1.0×103kg/m3×1000×10-6m3×10N/kg=10N,
以容器、水以及物体作为整体研究,受力平衡,
所以物块浸没水中后,则桌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F=F+G容器+G=1N+6N+10N=17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frac{{F}_{总}}{S}$=$\frac{17N}{100×1{0}^{-4}{m}^{2}}$=1700Pa.
(4)物体A的底面积:
S=$\frac{{V}_{\;}}{{h}_{物}}$=$\frac{100c{m}^{3}}{10c{m}^{\;}}$=10cm2
物体A竖直往上缓慢提升h′=4.5cm后,造成液面下降的高度:
h下降=$\frac{{S}_{物}h′}{S}$=$\frac{10c{m}^{2}×4.5cm}{100c{m}^{2}-10c{m}^{2}}$=0.5cm,
此时物体A浸入水中的长度:
L=h-h′-h下降=10cm-4.5cm-0.5cm=5cm,
排开水的体积:
V′=SL=10cm2×5cm=50cm3=5×10-5m3
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
F′=ρgV′=1.0×103kg/m3×10N/kg×5×10-5m3=0.5N,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G-F′=3N-0.5N=2.5N.
答:(1)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1N;
(2)物体A的密度为4×103kg/m3
(3)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1700Pa;
(4)把刚好浸没在水中的物体A竖直往上缓慢提升4.5cm后,使物体A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N.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称重法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强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会对物体A完全浸没时对水和容器及物体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计算过程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强等于74c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F1/N0123456
甲弹簧的长度l1/cm6.09.012.015.018.021.024.0
表二: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F2/N0123456
乙弹簧的长度l2/cm6.07.59.010.512.013.515.0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大(选填“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B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A测力计(均选填:“A”或“B”).
(3)实验室中一弹簧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某同学看到弹簧的断裂处在弹簧的一端,于是他就去掉了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下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线.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时B.
A.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大
B.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小
C.由于弹簧取自原弹簧,且注意校准了零刻线,因此,用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一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同一/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同一(同一/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当速度相同时,水平面越粗糙,小球滑行距离越短.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W2(选填“>”、“<”或“=”).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没有控制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在如图乙所示的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f,则f=f(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一个人站在行驶的汽车上与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则人不受(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当汽车在做减速运动时,则人受(选填“受”或“不受”) 摩擦力的作用.若受摩擦力,则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日食和月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景奇观,这“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鸟”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求出一块5m3巨石的质量,一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从巨石上取下一小块称其质量为130g,并将其投入量筒中,测出体积为50cm3,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巨石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

(1)当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C.(填选项前的字母)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3)实验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运动的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小车所受摩擦力减小的原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小.
(4)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个多月的物理课的学习,你一定体会到: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与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物理概念的来源,经历物理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