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同学们利用星期天的休闲时间来到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他们赤着脚丫走在沙滩上,感觉沙滩很“烫”脚,而进入海水中又觉得海水很凉爽,这主要因为水的比热 (填“大于”、“小于”)沙石的比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造成的;当他们由浅水走向深水区时,感觉海底的小鹅卵石对脚底硌的轻些了,由于他们受到的 逐渐增大,小鹅卵石对脚的支持力逐渐减小的缘故;当他们在海水中游玩了一段时间上岸后,又感觉有点冷,海风一吹就更冷了,这因为水蒸发吸热,海风加快了液体表面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吸收更多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或体积无关 |
B.燃烧l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
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
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是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克.巳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秒,钻弓长为s=0.25米,人拉钻弓的力为16牛顿,木头比热容c=2×103焦/(千克·℃),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3)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市普通家庭。下表为小军家小汽车的相关数据:
总质量:1600kg | 额定功率:100kW |
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8.0×10-2m2 | 水箱容量:5L |
(1)汽车发动机是汽油机,从能源可否再生角度来看,汽油是 能源;发动机工作时,____________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
(3)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g=10N/kg)
(4)假若该车在水平路面上以40 kW的功率匀速行驶11.5min,消耗汽油1.5 kg,求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q汽油=4.6×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湛江市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开窗门,满目清翠,走出家门,街道宽敞整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小明家住市中心,他担心奶奶寂寞,想奶奶与他同住,但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愿住,这激发了小明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暑假的某一天,他请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选定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测试点的气温,如表。
地点 | 麻章城镇居民区 | 赤坎商业区 | 寸金桥 | 廉江城镇居民区 | 龙海天海滨 | 遂溪农村 | 霞山市中心 | 吉兆湾海滨 | 徐闻农村 | 雷州西湖公园 |
气温(℃) | 36.1 | 37.2 | 34 | 35.5 | 32.8 | 33.5 | 37 | 32.5 | 34.2 | 34.5 |
(1)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海滨;解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水的比热容大;
(2)质量为10kg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了5℃,水吸收的热量是 2.1×105J,这是通过 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3)请你为湛江市“创模”献计献策,提出两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① 多植树;② 建造人工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制的乘车头部保护器,右下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它实际是一个双面橡皮碗。下面关于这个保护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碗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B.挤出的空气越少,皮碗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C.皮碗与玻璃的摩擦阻止乘客头部前后移动
D.头部与玻璃撞击时皮碗起缓冲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导体电阻为20欧,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3) 库,其两端电压为 (14) 伏。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变为12伏时,它的电阻为 (15) 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