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图中的两条光线是由同一点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光源S的位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天津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经检验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B.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了一些电子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无锡市初三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1)小明在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在检查电路连接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移到A端,目的是

(2)实验时,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A,那么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3)小华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小灯泡额定功率,她用同一套器材做了三次实验,(她将电压表调到3.8V,图丙是其中一次实验所调的电压表示数),获得三组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如表:

实验序号

电流表示数/A

额定功率/W

额定功率的平均值/W

1

0.7

2.698

P额==2.63

2

0.69

2.622

3

0.68

2.584

①她测得的功率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②这样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正确? (正确/不正确),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于“刻舟人”认为以“舟”为参照物,“剑”是静止的,而事实上,以岸为参照物“舟”是 的,以“舟”为参照物“剑”是 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二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明先后两次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鼓面,所发出的声音 不同,小丽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师大二附中初二第二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5cm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

D.人的体温大约是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十五校协作体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云南昆明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初三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明和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两个烧瓶甲、乙中盛有质量、初温相等的煤油,其中R1<R2。

(1)R1与R2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控制通电时间、 相等。

(2)在相同时间内,可通过观察 来比较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多少。

(3)在通电时间相同时,两烧瓶内煤油上升较高的是 瓶。由此可知,在通电时间相同,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4)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A,若R1=10Ω,则1min内电流通过R1所产生的热量是 J。

(5)小华想改装实验装置用来“测量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则他们应将烧瓶甲中煤油换成与其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并将电热丝R1换成与R2阻值相等的电热丝。测量时,水和煤油的初温均为t0,通电一段时间后,水和煤油的末温分别为t水、t煤油,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c煤油=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句容初二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左”或“右”)到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 (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