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由于摩擦产生了电荷
B.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而丝绸不带电
C.小通草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通草球一定带正电
D.自然界只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

分析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过程实质是电子转移的过程,不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2)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等量的电子而带负电.
(3)排斥的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4)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解答 解: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错误;
B、玻璃棒和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电子带正电荷,丝绸得电子带负电荷,故B错误;
C、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正电的通草球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靠近不带电的通草球也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所以通草球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故C错误;
D、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静电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注意:排斥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两个物体可能是带有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这是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多次沙尘暴,沙尘暴肆虐我国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还影响到香港、台湾地区,甚至涉及了大半个亚洲.历史上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推翻(如图).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的阻值为100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电源电压为10V.研究小组的小明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p)与电压表的读数(U)成正比.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实验 1: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表.
实验2: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时电压表的示数.
风速v(m/s)5101520
电压表示数(V)0.62.45.49.6
(1)无风时,电压表示数为多少?电路中的电流时多少?
(2)为何不在电路中串联电流表,将电流表改成风力表?
(3)根据实验1及上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示数与风速的关系;小明对实验2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p)与含沙量(ρ)成正比.请你写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p)与风速(v)和含沙量(ρ)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
(4)若问题3中关系式的比例系数k为0.6,请计算当被推翻的车厢高度h为3m,车厢长度l为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d为1.5m,沙尘暴中含沙量为5kg/m3,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g=10N/kg,假设车厢是规则物体,风力集中作用在车厢的重心且与车厢侧面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橘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橘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轻杆马上转动起来.使轻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苹果的重力B.橘子的重力
C.轻杆对橘子的支持力D.苹果对轻杆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重力为500牛的物体A与滑轮相连接且置于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物体A在4秒内运动的距离SA为2米,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为100牛.求:
(1)拉力F.
(2)拉力F所做的功W.
(3)拉力F所做的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用字母表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一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重为800N,当他刚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打开之前,他受到的阻力小于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快;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为800N,方向为竖直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B(选填:“A”或“B”).
A.此时向右管中加入红墨水直至液面相平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排除故障后,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3)小强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答: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存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实验步骤C和D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步骤B和D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步骤A和E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比较F与G,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图2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①物块浸没前,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