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明同学想采用“补水法”测量一块石头的密度,用烧杯,水和天平进行了一系列测 量,步骤依次如下图所示:

图甲:在烧杯中放入石块,然后加入适量水,在水面处做标记线,测出其总质量为m1

图乙:把石头从水中拿出,水面下降,石头上沾有水;

图丙:把水再补回到标记线处,测出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2

图丁:把沾有水的石头再放回到杯中,水面再次升高,测出其总质量为m3

(1)根据上面甲丁两图能粗略测出石头的_____ 丙丁两图能粗略测出石头的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质量”或“体积”);

(2)根据步骤(1)测出的物理量,写出石头的密度表达式ρ =_____(用题干中字母及ρ 表示);

(3)以上步骤中,小明考虑到石头沾水,所以在丁图中放入石头测质量会偏大,则导致石头 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体积 质量 ρ 偏大

【解析】

(1)[1]分析可知,图丁和图甲中m3 m1只差等于所补水的质量,由所补水的质量可求所补水的体积,所补水的体积即为石头的体积,故根据甲丁两图能粗略测出石头的体积,即

V=

[2]丙丁两图中m3 m1之差等于石头的质量,故根据丙丁两图能粗略测出石头的质量,即

m= m3 m2

(2)[3](1)测出的物理量可得石头的密度表达式

ρ ===ρ

(3)[4]图乙中把石头从水中拿出,石头沾水,在丁图中放入石头,由于石头沾水,则总质量m3偏大,m3 m2偏大,即所测质量会偏大,而体积测量时准确的,所以导致石头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VA> VB)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两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B.A球受到的浮力大于B球受到的浮力

C.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两小球放入前,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将酒精气体传感器R2、电阻R1与电压表组成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将传感器逐渐靠近装有酒精的杯口上方,发现电压表示数逐渐增大。此过程中( )

A.传感器的电阻逐渐增大B.电路总功率逐渐变大

C.通过传感器的电流逐渐减小D.传感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5℃,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5℃,现将A物体放入甲杯,B物体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根据图像的信息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是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图像,电源电压为_____V,电阻R1的阻值为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甲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两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至表盘的同一位置,则(  )

A.L1中的电流为0.2

B.L1L2中的电流之比I1I241

C.电路的总电阻是10

D.L1L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1P2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超市的商品上贴有磁性标签,当未消磁的标签通过超市门口的安全门时,安全门上的线圈会产生电流触发警报器,达到防盗目的,下列各图中的实验与超市防盗装置的工作原理相符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亮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暗

C.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