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
(1)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一条: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2)如图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分析:(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比较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是怎样变化的,以及在入射角相等时,水和玻璃对光的折射程度的不同等;
(2)入射角为60度,则反射角也为60度,而折射角小于60度.
解答:解:(1)可以得出:①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②在入射角相等时,水和玻璃对光的折射角不同,在水的折射角大于在玻璃中的折射角;
③当入射角为0度时,在水和玻璃中的折射角也为0度;
(2)
点评:本题考查了总结规律的能力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及折射规律作图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0、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0°   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射入水,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加入少量牛奶
加入少量牛奶
.实验中
(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角i 30° 45° 60°
水中的角r 22° 32° 40°
(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折射角
小于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再写出一条关于折射的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0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00 17° 24° 30°
分析表中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二条:
(1)
光由空气垂直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不发生折射现象
光由空气垂直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不发生折射现象

(2)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r′ 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
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

(2)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1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折射光线消失(或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或折射角等于90°,或折射光线沿水面前进)
折射光线消失(或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或折射角等于90°,或折射光线沿水面前进)


(3)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在此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到玻璃板
距离
距离
的关系;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17°
(1)由于小明没有把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折射角及时地填入上表中,请你根据表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规律,把小明写在草稿上的“24°,30°”填在表中的适当位置.
(2)把数据正确填入表中后,再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还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