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如图所示电路中,R1=6Ω,R3=18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50Ω.闭合开关,当滑片P移动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75A.
(1)电源电压为多少?
(2)当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4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进电路的阻值是多大?
(3)若在此电路中电流表的量程是0~3A,电压表V1的量程是0~3V,电压表V2的量程是0~15v,为了确保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

分析 (1)当滑片移到a端时,R1与R3串联,R2断路,利用两者电阻和电路中的电流结合欧姆定律求解电源电压;
(2)先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总电阻,结合串联电阻关系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
(3)为确保电路安全,V1最大为3V,则电路中电流最大,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最小值;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时电路中电流最小各电表都能工作,确定其范围即可.

解答 解:(1)当滑片移到a端时,R1与R3串联,R2断路,电路中的电阻为:
R=R1+R3=6Ω+18Ω=24Ω;
电流为I=0.75A,由欧姆定律I=$\frac{U}{R}$可得:
电源电压为:U=IR=0.75A×24Ω=18V;
(2)当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三个电阻串联,则I′=0.4A,U=18V,
由I=$\frac{U}{R}$可得:
R=$\frac{U}{I′}$=$\frac{18V}{0.4A}$=45Ω,
故R2=R-R1-R3=45Ω-6Ω-18Ω=21Ω;
(3)为确保电路安全,V1最大为3V,则电路中电流最大,I″=I1=$\frac{{U}_{1}}{{R}_{1}}$=$\frac{3V}{6Ω}$=0.5A;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frac{U}{I″}$=$\frac{18V}{0.5A}$=36Ω,
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最小阻值为:R2′=R-R1-R3=36Ω-6Ω-18Ω=12Ω;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右端时,各电表都能工作,因此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范围为:12Ω~50Ω.
答:(1)电源电压为18V;
(2)当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4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进电路的阻值是21Ω;
(3)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为12Ω~50Ω.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串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并能分析电路是解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甲图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

(1)图乙中a 与图乙中b 电流表的读数各为多少?
(2)灯泡L2中的电流是多少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滑动摩擦的是BDF;属于滚动摩擦的是CE;属于静摩擦的是A.
A.用笔写字时,手与笔杆之间;        
B.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
C.用圆珠笔写字时,圆珠笔与纸之间;   
D.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与雪地之间;
E.汽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       
F.自行车刹车时,刹车橡皮与车轮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电灯L1、L2、L3中的电流分别是I1、I2、I3,电阻分别为R1、R2、R3,且电流表A1示数为0.6A,A2示数为0.8A,A3示数为1.2A,电源电压为6V,则R1=10Ω、R2=30Ω、R31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测得的数据描绘出这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这种物质是晶体(选项“晶体”或“非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50℃,持续加热到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选项“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学习小组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如图所示.他们将测得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并将计算出的有用功W有用、总功W和机械效率η数据一并记入下表:
次序G/NF/Nh/ms/mW有用/JW/Jη
122.10.10.10.20.2195.2%
221.20.10.20.20.2483.3%
320.90.10.30.20.27
(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表格中数据★=74.1%;
(2)比较实验1、2,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动滑轮有重力;
(3)比较实验2、3,影响这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摩擦,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4)在实验3的装置下再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装置的机械效率将变大(变大/变小/不变).
(5)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无论怎样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②实验中,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做法不合理之处是实验次数少,具有偶然性.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所成的像在光屛上方,应向上方向移动蜡烛,才能使像成在光屛中央;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屛,直到光屛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屛,直到光屛上成清晰地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屛,直到光屛上成清晰地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图乙下凸透镜的右(选填“左”或“右”)进行观察;
(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虚 像,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 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电(或电荷),造成火灾隐患.某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时,连成了如图所示电路,那么,当S1、S2都闭合时,发光的灯泡是L2;当S1断开、S2闭合时,发光的是L1和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小明身高175cm、质量65kg,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手掌宽约为10厘米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m
C.他的“一拃”约为40cm(拃:张开手,拇指尖刀中指尖的距离)
D.他的“一庹”约为3m(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