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电磁波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基本特征可以用波速、波长、频率三个物理量来描述.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波速=波长×频率,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分析 由公式c=λf可知,电磁波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解答 解:波长、波速及频率的关系为:波速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即波速=波长×频率,表达式为c=λf.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均为3×108m/s.
故答案为:波速=波长×频率;3×108m/s.

点评 电磁波的种类不同,但是电磁波速是相同的,并且电磁波速=波长×频率,波长越长,频率越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山前用变焦相机照相,由于人多,无法靠近山,在山前固定位置拍了两张照片(同一景物),一大一小,则放大的照片所用焦距较大,像距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电磁感应实验后,小杨同学有了新的想法:如果线圈不动,磁体相对于线圈运动是否也会产生电流?于是他找来线圈、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和一些导线开始探究.当他把条形磁铁插入线圈的瞬间,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如图所示),实验成功了!小杨又想:在这个实验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你针对小杨的问题提出一个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1)针对问题提出猜想:
(2)主要的实验步骤:
(3)分析论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如图乙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蜡烛与凸透镜位置放反了;②焰心、光心、屏心不在同一高度.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焦点和二倍焦点.
(6)小明仔细观察光具座,发现它所标最大刻度是100cm,他手边现有焦距分别为10cm,30cm,40cm的凸透镜,你认为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比较合适.
(7)在做完凸透镜成像实验后,小明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靠近透镜(选填“远离”“靠近”).图丁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B,远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则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小红和小刚分别用甲、乙、丙三个不同型号的凸透镜(如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其余器材相同)
序号焦距
未知
15cm
40cm
(1)小明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如图1,将甲凸透镜固定在O点,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A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光屏应位于图中D点(填写图中字母)的位置.若要模拟放大镜的原理则蜡烛的位置应位于BO两点之间(填写图中字母),人眼应在凸透镜的右(左或右)侧观察像,若要放大的效果好些,蜡烛应靠近B点(填写图中字母).
(2)小红用乙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后,如图2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s,则光屏要向左(左或右)移动距离s′,且s′小于s(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小刚用丙凸透镜做实验,正确摆放器材,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上总找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是:凸透镜的焦距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来做电学实验,选择的器材为:电压恒为4.5V的电源,阻值为10Ω、20Ω、30Ω和未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各一只,“15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

(1)小明同学想尽可能准确的测定未知阻值的电阻(估计10Ω-15Ω之间),请你帮助她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实物图的连接.(友情提醒:电表指针偏转不小于刻度盘的三分之一时,误差较小)
(2)小华同学准备先后分别将10Ω、20Ω、30Ω的电阻替换电路中的R,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并读取与该电阻对应的电流值.他这样做是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当他把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都调不到2V,原因是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不够.
(3)小红同学想测量出自身的电阻大小(约2kΩ左右),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变阻箱(阻值:0-3kΩ),小明和小华各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你认为小华同学设计的方案更好,理由是测量的更准(误差更小);小红同学电阻的表达式R小红=R=$\frac{{U}_{人}}{{U}_{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内能多的物体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吸收热量
D.沙漠的温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沙的比热容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物理量
l23
钩码重 G/N446
钩码上升高度 h/m0.10.10.1
绳端拉力 F/N1.81.42.4
绳端移动距离s/m0.30.50.3
机械效率 η74%57%83%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乙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低.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重物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