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cm.
(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c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投影仪(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实像(填“实”或“虚”).

分析 (1)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搞清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解答 解:(1)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41.0cm-30.0cm=11.0cm;
(2)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蜡烛应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焦距之间,即图中的c点,图中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投影仪上.
(3)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或使烛焰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凹透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于光线发散,会延迟会聚,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仍为实像.
故答案为:(1)11.0;(2)C、投影仪;(3)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4)远离;实.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动物的生理结构是它适应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为它的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实例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啄木鸟嘴的尖喙能够让它在啄木时对树木产生很大的压强,从而啄穿树木
B.蚊子尖尖的口器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从而插入皮肤来吸吮血液
C.骆驼脚掌宽大可以增大它对地面的压强,方便在沙漠中行走
D.深海鱼到浅海后由于水压的减小所以不能成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B.电子被发现后,原子的各种微观模型才被提出
C.PM2.5污染物在空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D.在黄金、水银、空气中,分子间的距离最大的是黄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 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物理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仔细观察图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
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②实验2是想验证:当速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③以上实验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科学方法,那就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在研究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对应的规律时,将其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摸的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下列实验中用到这种实验方法的是(  )
A.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
B.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C.用力臂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D.利用细管中水柱高度变化观察玻璃瓶的形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在我市海州区月牙岛举行“幸福足迹城市徒步大会暨连云港‘环月牙岛’半程马拉松比赛”活动,活动分半程马拉松22km和月牙岛徒步环半岛4.8km,小明和爸爸参加徒步环半岛,用40分钟走完环半岛里程.在马拉松活动中还安排随行救助车,救助车具体参数如表:
空车质量1080kg车身长度3.5m
满载人员数12人电动机额定电压48v
空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0.1m2最大时速36km/h
电动机效率80%平均行驶里程≤80km
求:
(1)小明徒步走完环半岛的平均速度.
(2)救助车空载时,求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若救助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2×103N,求救助车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5分钟牵引力所做的功.(假设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摄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 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将玻璃瓶饮料放入冰箱冷冻,由于饮料结冰后体积变大,造成玻璃瓶可以破裂;人们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是由于水比热容较大.(后两空选填“质量”、“体积”、“密度”或“比热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