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2?澄海区模拟)(1)在图A中画出光线经凹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2)图B所示,请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用箭头画出图中磁感线的方向
(3)图C用“瓶起子”起瓶盖的示意图.请画出动力F1对支点的力臂L1,并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
分析:(1)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2)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和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N、S极,再利用磁感线的特点即可确定磁感线的方向.
(2)支点为点O,动力力臂为支点O到F1的作用线的距离,阻力F2作用点在起子与瓶盖下端的接触点处,方向竖直向下.
解答:解:(1)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可以确定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再根据螺线管的绕向,结合安培定则即可确定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如图甲所示.
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由此可以确定磁感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3)过支点O作力F1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标出力臂符号L1;瓶盖的阻力是阻碍了杠杆的转动,过阻力作用点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为阻力F2.如图所示:
点评:(1)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知道安培定则的内容,并能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作力臂关键是要画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澄海区模拟)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被列入家电下乡的商品目录,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热媒在热泵的作用下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它在热泵内完成气态的升压升温过程(温度高达100℃),它进入散热器后释放出高温热量加热水,同时自己被冷却并转化为液态①;当它运行到吸热器后,液态热媒被吸热并转化气态②,同时温度下降至零下20℃左右,这时吸热器周边的空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将低温热量传递给热媒.热媒不断循环就实现了空气中的低温热量转变为高温热量并加热冷水的过程.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所消耗的电能仅是带动热泵工作,由于大量空气中的热量进入系统,使热水得到的能量远远大于热泵消耗的电能,空气能热水器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制热系数”,制热系数就是指用户获得的热能同热水器消耗的电能的比值,它可高达300%以上.
(1)试写出文中划线部分的两个物态变化的名称:①
液化
液化
  ②
汽化
汽化

(2)家庭每天用60℃热水200㎏,若水的初温是15℃,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3.78×107J
3.78×107J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3)若该家庭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提供热水,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制热系数”,是315%,每天需要消耗的电能是
1.2×107J
1.2×107J
  合
3.3
3.3
千瓦时
(4)热泵热水器中水增加的内能是能量的
转移
转移
(填“转移”或“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澄海区模拟)如下图所示为我们做过的课本上的实验,其中用来探究电流能否产生磁场的是图
C
C
.电风扇、洗衣机中的电动机工作原理与图
B
B
的原理相同,要改变电动机的转向可以改变
电动机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
电动机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澄海区模拟)如图所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5:1,则R1和R2的阻值之比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澄海区模拟)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澄海区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某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输送及计数装置示意图.其中S为一激光源,R1为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无光照射时,阻值较大),光线与传送带垂直,水平传送带匀速前进,每当产品从传送带上通过S与R1之间时,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线会被产品挡住.若运送边长为0.1m,质量为0.6kg的均匀正方体产品时,R1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求:(1)光被产品挡住时,R1两段电压较高还是较低?
(2)产品对传送带的压强多大.(g取10N/㎏)
(3)传动带的运动速度是多大?
(4)已知计数器电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恒为6伏,保护电阻R2的阻值为40欧.求无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