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R1、R2电阻相同,均为10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电阻值为10Ω,滑片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B.R1的电功率减小,最大值为0.4W
C.R2的电功率增大,最大值为3.6W
D.滑动变阻器R3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为0.45W

分析 由图R1、滑动变阻器R3并联再与R2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R1电流,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R3阻值变小,由此根据电路特点,结合欧姆定律判断电表的示数变化;当滑片在右端和左端时电路中电流有最小和最大值,由此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计算判断各选项正确与否.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3并联后再与R2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A.滑片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电压,故示数不变;
滑动变阻器R3连入电阻变小,并联部分总电阻减小,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此部分两端电压减小,
由I=$\frac{U}{R}$可知,通过R1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故A错误;
B.滑片P右滑时,并联部分两端电压减小,R1电压变小,由P=$\frac{{U}^{2}}{R}$可知R1功率变小;
P在左端时,R3连入阻值最大,并联部分分压最多,R1功率最大,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frac{{R}_{1}{R}_{3}}{{R}_{1}+{R}_{3}}$=$\frac{10Ω×10Ω}{10Ω+10Ω}$=5Ω,
电路中电流:
I=$\frac{U}{{R}_{并}+{R}_{2}}$=$\frac{6V}{5Ω+10Ω}$=0.4A,
并联部分的电压:
U=U-U2=6V-0.4A×10Ω=2V,
R1功率的最大值:
P1=$\frac{{U}_{1}^{2}}{{R}_{1}}$=$\frac{(2V)^{2}}{10Ω}$=0.4W,故B正确;
C.滑片P在右端时,电路中电流增大,由P=I2R可知R2功率变大;
R3连入值为0,并联部分短路,只有R2连入电路,U=U2=6V,
R2电功率最大,P2=$\frac{{U}^{2}}{{R}_{2}}$=$\frac{(6V)^{2}}{10Ω}$=3.6W,故C正确;
D.电流中电流:
I=$\frac{U}{{R}_{并}+{R}_{2}}$=$\frac{6V}{\frac{10Ω×{R}_{3}}{10Ω+{R}_{3}}+10Ω}$=$\frac{30+3{R}_{3}}{50+10{R}_{3}}$A,
R2两端电压:
U2=IR2=$\frac{30+3{R}_{3}}{50+10{R}_{3}}$A×10Ω=$\frac{30+3{R}_{3}}{5+{R}_{3}}$V,
所以并联部分电压:
U=U-U2=6V-$\frac{30+3{R}_{3}}{5+{R}_{3}}$V=$\frac{3{R}_{3}}{5+{R}_{3}}$V,
所以P3=$\frac{{U}_{3}^{2}}{{R}_{3}}$=$\frac{{U}_{并}^{2}}{{R}_{3}}$=$\frac{(\frac{3{R}_{3}}{5+{R}_{3}})^{2}}{{R}_{3}}$=$\frac{9{R}_{3}}{(5+{R}_{3})^{2}}$=$\frac{9{R}_{3}}{(5-{R}_{3})^{2}+20{R}_{3}}$,
当R3=5Ω时,P3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P3=$\frac{9×5}{0+20×5}$W=0.45W,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正确分析电路结构,熟练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求解R3电功率的最大值是本题难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如图甲所示,重为3N,底面积为2×10-2m2的圆柱形玻璃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5N,边长为L1=0.1m的正方体木块(不吸水)静止在容器的底部,用一根长为L2=0.05m的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将木块与容器底部相连,现向容器缓慢注水,直到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6N时停止注水(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容器的厚度不计,求:
(1)木块的密度;
(2)注水过程浮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3)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6N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 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 F1=F2B.p1>p2 F1=F2C.p1>p2 F1<F2D.p1<p2 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蜡烛和光屏上成的像如图所示时,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图中的C点,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2)生活中的照相机有长焦镜头和短焦镜头之分(长焦镜头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比短焦镜头照相机的焦距长),用这样两个照相机在同一地点拍摄远处同一建筑,则用长焦镜头的照相机拍摄的像更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步骤
A.按图甲所示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最右端.
B.滑片P移到适当位置,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1
C.保持滑片不动,电压表测出灯泡L两端的电压U2
D.保持滑片P不动,用电压表测出a、b两点之间的电压U.
E.移动滑片P的位置,重复步骤B、C、D两次.
(2)讨论交流
小明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和.
另一小组的小芳通过实验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不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和.你认为小芳的结论更合理.理由是小明所用定值电阻的阻值与灯泡的阻值相同,而小芳的不同.
(3)小明测电阻R0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R0两端的电压为1.2 V.
(4)小明按图甲所示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都不亮,但电压表有读数,经检查:除灯L和定值电阻R0外,其余都没有问题,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灯泡L短路或R0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12m,物体重G=6×103N,汽车重G=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2×103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1)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多少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3m/s,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长时间?
(4)汽车牵引力为多少?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明和小红都想测量一小块矿石(不吸水)的密度.
(l)小明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②实验过程:用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矿石的质量是43.2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矿石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是16cm3,此矿石的密度是2.7×103kg/m3

(2)小红利用电子秤进行测量,步骤如下:
A、把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丙所示,打开开关,此时读数为0.00g;
B、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在电子秤上,读出此时示数为m1
C、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浸没在杯子里的水中,不接触容器底和侧壁,读出此时示数为m2
D、将矿石放在电子秤上,读出此时的示数为m3
①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D、B、C(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②矿石的密度可以表示为ρ矿石=$\frac{{m}_{3}}{{m}_{2}-{m}_{1}}$•ρ(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表示).
③若小红的实验步骤是A、D、C、B,测出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将偏小;若小红的实验步骤是A、B、C、D,测出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将偏大(以上两空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的情境图,则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36.5℃;则图乙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用20N的力F拉着重为100N的物体,使其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s,若每个滑轮重10N,忽略绳重和滑轮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做的功为200J
B.拉力F的功率为120W
C.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400J
D.滑轮组对物体所做有用功的功率为6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