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括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用L0、L表示).
(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上移动.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填“上或下”).
(6)某次实验中,在烛焰、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的情况下,若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u=f或u<f.若固定光屏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v<f或v=f.

分析 (1)因为要观察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所以实验环境越暗,观察效果越好;
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3)当物距大于像距成实像时,应该成倒立缩小实像;
(4)对比(2)(3)成像条件,结合烛焰和光屏之间距离不变,分析解答.
(5)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原理,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则像向上移动;
(6)光屏上得不到烛焰像的情况有三种:①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会成在光屏上的;②成实像,但由于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虽然成的是实像,但光屏上显示不出来;③不成像,当物体位于焦点上,即u=f时,此时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的像.

解答 解:(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较暗一些;
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将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此时应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屛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屛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
(5)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因此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
(6)若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u<f,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会成在光屏上或u=f时,此时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的像;
若固定光屏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像距小于焦距,或u=f时,此时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的像;
故答案为:(1)较暗;同一高度;     
(2)倒立;放大;投影仪;   
(3)缩小;     
(4)<;L0-2L;
(5)上;上;       
(6)u=f或u<f;v<f或 v=f.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熟记成像条件,灵活运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严冬时节,玻璃表面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可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想到“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他猜想“物体受到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0.5N.
(2)如果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可应该选取图13中的ABDE等四个步骤(填字母符号)进行对比.小可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可根据图中A、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小可的结论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忽视了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
(4)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C.
A.理想实验法    B.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D.类比法
(5)若烧杯底面积为100cm2.不计烧杯厚度,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如图D,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增加了0.5N,压强增大了5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山上雪的温度低于0℃,所以冰山上的学没有内能.
B.冰块融化成水之后,若忽略冰块体积的变化,则它的内能增加了
C.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1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小于2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一具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在木棒左端以F1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F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证明木棒的重量G=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2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16cm时成放大的像,幻灯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表格为该同学的实验记录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的大小
4313.5缩小
3015缩小
2020等大
15放大
10光屏上没有像
8光屏上没有像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清晰,直到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的刻度处,可以从光屏一侧(填“光屏一侧”“烛焰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
(4)保持凸透镜在上图中30cm的刻度线处不变,移动蜡烛,根据表格可知,第四次实验时光屏应该放在光具座上30cm的位置.
(5)若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用将光屏像远离(填“靠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这说明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三者的中心不再同一高度;②凸透镜没有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在焦点上不成像.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伟探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室提供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2.5V)各一个,另有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
(1)请设计完成该实验的电路图(如图1).
(2)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要放置在左端(选填“左”或“右”).
(3)小伟实际了下列三个表格,符合本探究实验要求的是丙表.
表甲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0.5  
 2 1.5  
 3 2.5  
表乙
  电压U/V 电流I/A  亮度 
 1 0.5  
 2 1.5  
 3 2.5  
表丙
  电压U/V   电流I/A 
 1 0.4 
 2 0.8 
 3 1.2 
 4 1.6 
 5 2.0 
 6 2.4 
(4)小伟还想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他增加了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在小伟设计的四个电路中,如图2所示,可以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的电路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