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3?上海)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0.6
0.6
安,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该导体的电阻为
10
10
欧.若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为10伏,它的电阻为
10
10
欧.
分析:(1)知道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根据I=
Q
t
求出通过导体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解答:解:(1)通过导体的电流:
I=
Q
t
=
6C
10s
=0.6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导体的电阻:
R=
U
I
=
6V
0.6A
=10Ω;
(2)∵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若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为10伏时,它的电阻不变,仍为10Ω.
故答案为:0.6;10;10.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和电阻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是一道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上海)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2S.(ρ酒精=0.8×103千克/米3);
①若乙容器中的酒精的质量为1.6千克,求酒精的体积V酒精
②求乙容器中0.1米深处酒精的压强P酒精
③现有物体A,B(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在物体A,B和容器甲、乙中各选择一个,当把物体放入容器中后(液体不会溢出),可使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最大且压强最大.求该最大压力F最大和最大压强P最大
物体 密度 体积
A  ρ  2V
B  3ρ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上海)小红和小华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了两种不同的猜想,并分别进行了实验.
①小红猜想:△p与放入的物体所受重力G有关,于是选择所受重力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A,B,C,先后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并测得△p.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
分析比较表一中△p和相关条件,可得:△p与G
无关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表一:
实验序号 1 2 3
实验示意图
G(牛) 28 24 20
△P(帕) 230 230 230
②小华猜想:△p与放入的物体所受浮力F有关,于是将物体挂在测力计下,将其逐步进入液体中,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经计算得出F,并测得△p.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二.根据表二的实验示意图和相关数据,
可以
可以
验证△p与F相关的猜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依据是:同一物体进入盛有某种溶液的同一容器中,
△p与F成正比
△p与F成正比

请填写实验序号9中的相关数据:F
22
22
牛、△p
550
550
帕.
表二:
实验序号 4 5 6 7 8 9
实验示意图            
G(牛)32 32 32 32 32 32 32
F(牛) 22 18 14 10 10 /
 F(牛) 10 14 18 22 22
22
22
△P(帕) 250 350 450 550 550  
550
5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上海二模)比热容的单位是
焦/(千克?℃)
焦/(千克?℃)
.根据上表的比热容可知: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需吸收的热量为
4.2×105
4.2×105
焦;质量相等的铝块与铜块,放出相等的热量,
降低的温度多.
比热容:焦/(千克?℃)
煤油2.1×103 铝0.90×103
水  4.2×103 铜0.39×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上海二模)质量为5千克的正方体,体积为1×10-33,它的密度为
5×103
5×103
千克/米3;将该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
4.9×103
4.9×103
帕;若将该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它所受的浮力为
9.8
9.8
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上海二模)为探究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每一次实验,他们都先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其固态时的体积和质量,接着又通过加热方式使它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此时的体积和质量.该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甲物质     
实验
序号
固态 液态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1 10 9 9 9
2 20 18 18 18
3 30 27 27 27
表二 乙物质
实验
序号
固态 液态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4 10 11 14 11
5 20 22 28 22
6 30 33 42 3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5或6中,物态变化前后的体积、质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物质的物体发生物态变化后,
质量不变,体积改变
质量不变,体积改变

(2)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初步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同一物态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同一物质在同一物态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同一物质在同一物态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物态变化前后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同一物质处于不同物态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同一物质处于不同物态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c)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物态变化前后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会变化,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会变化,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