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快速骑自行车,我们会感到空气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快,感觉空气阻力越大,由此小科同学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科和爸爸开汽车来到郊外一段人车稀少的平直公路上,小科打开汽车天窗,将如图所示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爸爸依次以4km/h、9km/h、16km/h、23km/h的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小科依次将汽车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
汽车速度v/(km/h)491623
弹簧测力计示数F/N0.10.52.04.0
(1)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是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大.
(3)实验完毕后,小科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回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科知道了: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
若下落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
请你根据老师的上述指导和本实验结论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一滴质量为50mg的雨滴
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0.05N,此后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g=10N/kg).
(4)你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空气阻力大小还与物体的形状(或横截面积或风速)有关.

分析 (1)根据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2)分析表格中数据速度和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
(3)根据物体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关系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
(4)根据平时的经验分析,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风速、空气密度有关.

解答 解:(1)用小车,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减小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可以减小摩擦力;
(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增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可知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
(3)根据老师的指导,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所以当雨滴达到一定速度时,此时阻力等于重力,f=G=mg=5×10-3kg×10N/kg=0.05N,
由于重力和阻力相等,雨滴受力平衡,所以雨滴将匀速下降;
(4)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或风速有关.
故答案为:(1)摩擦;(2)大;(3)0.05;匀速直线;(4)物体的形状(或横截面积或风速).

点评 此题是探究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的关系,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及根据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暑假期间,小林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272m;若突然下起了雷雨,小林在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则小林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1700m(声速均按340m/s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将四段电阻丝a,b,c,d分别封闭在完全相同的盒内,盒内封闭一定量的空气,其中图乙中另取5Ω电阻在盒外与盒内电阻并联.

(1)图甲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图乙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2)图乙中右侧盒外连接的5Ω电阻,它的作用是使电阻c、d中的电流不相等.
(3)物理研究方法有很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控制变量法;二是转换法.
(4)通电一段时间,发现其中一个U形管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空气盒气密性不好.
(5)有的同学说:“只要将图乙中接在右边的空气盒外部的那个5Ω电阻丝去掉,其他两个电阻丝连接位置不动,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另一个因素的关系.”请你回答,该同学的上述做法是否可行?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装置高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甲和图丙实验中,A球、C球刚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小球推动小木块运动的距离越大,安全隐患越大.(选填“越大”、“不变”或“越小”)
(3)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4)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甲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5)实验过程中小球的动能是变化的.(选填“变化”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动物的能量都来自食物,各种食物的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小明要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在体内所能提供的能量的大小,采用了下列实验方法:
a.分别称取1克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并将它们分别粉碎
b.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10毫升水
c.测量并记录加热前的水温
d.将粉碎后的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自行燃烧,即马上放于试管下方,
使其完全燃烧干净
e.在同样条件下,再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以上实验
(1)上述实验步骤尚不完整,请补充实验步骤测量并记录加热后的水温.
(2)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煤油的比热是2.1×103焦/(千克•℃).你认为选用哪一种液体,实验的误差更小?煤油.
(3)能用上述实验比较各种食物在动物体内所能提供的能量大小,是因为食物在体内也是通过氧化反应而提供能量的.在动物体内,这个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可表示为糖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以糖类为代表,用文字式或反应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逸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板栗用“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2千克.
②设置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分别在60℃、65℃、70℃、75℃和80℃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
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板栗的形状、板栗的新鲜度(写出2点).
(2)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爆壳箱内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板栗的爆壳率越高.
(3)查阅资料得知:板栗壳内外气压差越大爆壳率越高,同时壳内气体更容易逸出,科研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取2千克实验板栗,先在气压恒为101千帕、温度恒为80℃的条件下预热30分钟,然后立刻放入气压恒为2千帕、温度恒为80℃的爆壳箱中进行30分钟爆壳,多次实验发现平均爆壳率上升为90%,请解释其原因:101千帕远大于爆壳箱内的气压,板栗在101千帕下预热时壳内产生的水蒸气漏失少;当将预热好的板栗放入爆壳箱时,板栗壳内外的气压差变得更大,从而提高爆壳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计时,t=5s时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离渠中心线距离r/m0.10.200.400.600.801.00
乒乓球移动距离S/m1.000.960.840.640.38几乎为0
水流速度/m•s-10.2000.1920.1680.1280.076几乎为0
(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越小.
(2)为了得出v与r的定量关系,小科根据上表数据绘制v一r2图线如图乙,据此图可得到v与r的关系式是v=0.2-0.2r2
(3)图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水下,则实验时图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8小于 PC
(4)上《电流》一课时,老师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来类比电量和电流.理想水渠交叉点上,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总水量等于流出的总水量,同理,在电路的某连接处,流人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图丁是某实验电路的一部分,电流表的示数为0.46A,若通过导线 ab电流为0.6A,请分析通过导线cd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学习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之后,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装置来研究昆虫是否进行呼吸作用,O点是一固定点,活塞连接金属滑片,活塞运动,滑动变阻器阻值随之改变.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预测与分析: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偏左位置(填“原来”“偏左”或“偏右”),
(2)随着昆虫不断地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变亮.
(3)装置中指针设计成AO段比OB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放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焦距分别为10cm和15cm的两种凸透镜,小明用两个透镜观察成像情况时发现: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相同时观察到的像的大小却不相同,据这一现象小明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相同时,为什么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成的像不同
B.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焦距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C.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的焦距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D.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大小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