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某同学在测定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自身的质量测出来,而是直接测出容器和溶液的总质量m、溶液的体积V,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数据,溶液的密度是0.8g/cm3,容器的质量是60g.
实验次数123
液体体积V/cm3608016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108124188

分析 (1)无论液体质量和体积是多少,容器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前后两次的质量差和体积差之比等于液体的密度.
(2)已知液体的密度和体积,得到液体的质量;已知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和液体的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容器的质量.

解答 解:
(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m1=108g时,V1=60cm3;当m2=124g时,V2=80cm3
则液体的密度:
ρ=$\frac{m}{V}$=$\frac{{m}_{2}-{m}_{1}}{{V}_{2}-{V}_{1}}$=$\frac{124g-108g}{80c{m}^{3}-60c{m}^{3}}$=0.8g/cm3
(2)在第一次实验中液体的质量:
m=ρV1=0.8g/cm3×60cm3=48g,
容器的质量:
m0=m1-m=108g-48g=60g.
故答案为:0.8;60.

点评 由于容器的质量一定,此题还可以据此先列方程求出容器的质量,再求液体密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实验装置,除烧杯中液体外其他完全相同:
(1)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为达到实验目的,对水和食用油的要求是:初温相同和质量相同.
(3)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98℃,大气压强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问和升高的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上图丙所示.如果已知B的比热容是2.8×103J/(kg℃),则甲的比热容是2.1×103J/(kg•℃).(最后一问2分,其余各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三个正方体,它们的棱长分别为1dm,2dm,3dm,质量分别为10kg,40kg,270kg,已知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请鉴别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一个加热、保温电路的一部分.电热丝R1规格为“220V 1100W”,限流电阻R2=506Ω.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温控开关S接a时,电热丝R1接入电路,电路处于加热状态;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温控开关S自动从a切换到b,电路处于保温状态.正常工作时,加热功率1100W,保温功率88W(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1)请你按照上述原理,对右图进行连线,使它成为完整的电路图.
(2)某天在使用(1)中已经连接完整的电路时,R1烧毁了.有人想使电路恢复正常工作,设计了下面方案.请通过计算、分析,对该方案作出评价.
方案:用“220V 220W”电热丝R3、“220V 880W”电热丝R4串联替代R1
(3)请你选用下表所提供的电热丝,再自行设计一个方案,使(2)中损坏的电路恢复正常工作,并说明设计理由.
电热丝:
符号R5R6R7R8
规格220V  500W220V  600W220V  2200W110V  550W
数量1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是一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连接的一个实物图,所用的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测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R=$\frac{U}{I}$.(用公式表示)
(2)请指出电路连接中的不恰当之处:
①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错; ②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3)电路正常后,他们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
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
12.00.210.0
22.50.24
33.00.2611.5
①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大小约为10.4Ω.(保留一位小数)
②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其原因是灯泡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4)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测量电路,测量未知电阻,其中是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为U;
②闭合开关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③用测量值U和U1,已知量R0来表Rx=$\frac{{U}_{1}{R}_{0}}{U-{U}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质量为20㎏的水桶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250N的竖直向上的力提起水桶,试求出水桶所受力的合力是多少?且画出物体的受到的合力的图示(g=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电学课中老师曾讲过“水果电池”,这激发了某同学对苹果导电性能的探究兴趣:
(1)你认为苹果的导电性能可能与苹果的哪些因素有关?你的猜想是:苹果的导电性能可能与苹果的大小有关.
(2)下列是该同学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苹果的形状、甜度与通过的电流的实验数据:
苹果1 一般甜苹果2 较甜苹果3 很甜
完整100mA200mA300mA
削了皮100mA200mA300mA
切掉一部分100mA200mA300mA
根据上述表格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电压一定时,通过苹果的电流与苹果的甜度有关,越甜电流越大
结论二:电压一定时,通过苹果的电流与苹果形状有关
(3)实验中,发现有一电流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试分析其原因.
A.指针反转: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B.指针偏转角度太小:电流表量程太大.
C.指针不动:电流表损坏或电流表接线柱接触不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同学们阅读自学下列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把两个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用力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指出弹簧测力计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指出弹簧测力计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同一条直线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C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比较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C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D.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10kHz到20kHz.
(2)①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信号在10s内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7500m.(设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8700m.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