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物理学中把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人们利用岩石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在相同条件下,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选择“大于”、“等于”或“小于”);城市高架道路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是为了控制噪声的传播.

分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这种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叫声波;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这三条途径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根据题意结合三条途径即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 解: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波指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人们利用岩石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声波在固体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城市高架道路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是为了控制噪声的传播.
故答案为:介质;声音能传递能量;小于;噪声的传播.

点评 该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条件,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人体每天需补充八杯水,这八杯水的体积最接近于(  )
A.1.5吨B.1.5毫克C.1.5千克D.1.5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所示,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10s内乙车的人看到甲车向后退去
C.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第20s到第30s之间的平均速度甲车大于乙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的s-t图象.甲的速度为0.1 米/秒;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丙、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一定小于甲的速度(选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小组同学想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成员们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A: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和接触面的接触面积有关.
猜想B: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讨论方案过程中,小华提出“该如何测量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这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将一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该木块,如图15所示,并在表一中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对所应的运动状态.
表一
序号弹簧测力计示数(牛)木块运动状态
10.5静止
21.8加速运动
31.5匀速直线运动
表二
木块重力(牛)底面积(厘米2
A51.5
B51
C61
D71
经交流讨论,他们得出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5牛.
为了验证猜想A,有多块同种材料制成的木块可供选择.表二为各木块的参数.
经过思考,他们选择了适当的木块进行实验,他们的选择是木块A与B.(选择字母)并通过正确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和接触面的接触面积无关.
接着,他们又按正确步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木块序号接触面压力(牛)滑动摩擦力(牛)
B1木板51
2毛巾51.5
C3木板61.2
4毛巾61.8
D5木板71.4
6毛巾72.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验证猜想B.结论为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与5(2与4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如图所示,二维码不是光源(选填“是”或“不是”),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对,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镜头应位于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2倍焦距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薄(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横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可以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B(选填“A”或“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后(选填“前”或“后”)侧观察自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它的名称是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值是0.2牛,测量范围是0~5牛.此时示数为3.4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图中显示它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
路程   s1=s2=64.0cms3=90.0cm
时间   t1=2s   t2=   t3=6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3=$\frac{{s}_{3}}{{t}_{3}}$;方法2:v3=($\frac{{s}_{1}}{{t}_{1}}$+$\frac{{s}_{2}}{{t}_{2}}$)÷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1(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0.15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不是(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大斜面角度(写出一种即可)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乙丙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乙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丙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乙丙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