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新的国产“红旗”牌小轿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如表:
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
4078
50913
601120
801534
1001954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会产生阻碍汽车运动的力.小轿车刹车后,由于惯性,小轿车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利用以上数据,估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为0.7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速度.
(4)为了提醒司机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的转弯处都设有“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警示牌的提示语蕴涵的物理道理.

分析 (1)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司机的反应时间等于反应距离s与汽车行驶速度v的比值,即t=$\frac{s}{v}$;然后计算五种情况下反应时间t,再取平均值.
(3)分析题中所给数据表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大.
(4)据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会产生阻碍汽车运动的力;汽车原来是运动的,刹车后,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反应时间:
t1=$\frac{{s}_{1}}{{v}_{1}}$=$\frac{7×1{0}^{-3}km}{40km/h}$=0.175×10-3×3600s=0.63s
t2=$\frac{{s}_{2}}{{v}_{2}}$=$\frac{9×1{0}^{-3}km}{50km/h}$=0.18×10-3×3600s≈0.65s
t3=$\frac{{s}_{3}}{{v}_{3}}$=$\frac{11×1{0}^{-3}km}{60km/h}$≈0.183×10-3×3600s≈0.66s
t4=$\frac{{s}_{4}}{{v}_{4}}$=$\frac{15×1{0}^{-3}km}{80km/h}$=0.1875×10-3×3600s≈0.68s
t5=$\frac{{s}_{5}}{{t}_{5}}$=$\frac{19×1{0}^{-3}km}{100km/h}$=0.19×10-3×3600s≈0.68s
该司机反应时间大约是:t=$\frac{0.63s+0.65s+0.66s+0.68s+0.68s}{5}$≈0.7s;
(3)由表中数据可知:速度由40km/h到100km/h,对应的制动距离由8m到54m,故知: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因此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汽车的速度.
(4)汽车高速行驶时,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高速行驶状态,若车速过快,当车遇到紧急情况而刹车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需“减速慢行”.
故答案为:(1)阻碍;惯性;(2)0.7;(3)速度;(4)见上面的分析.

点评 此题是一个综合题,需要掌握物理知识点有惯性、摩擦、速度等.会熟练应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要有通过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一名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为13.41cm、13.42cm、13.44cm,则测量结果应为13.42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a.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b.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至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C.记下蜡烛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他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ac.
(2)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判断是实像还是虚像.
(3)若将显示的时间为图2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10:51.
(4)改变A位置后,A 的像的大小一定不 (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改变.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实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填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D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F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是3min37.5s;图2体温计的读数是37.8℃;图3温度计的示数是-12℃,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4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镜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①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
②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时我们所说的“铁比木头重”,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C.所有液体的密度都比固体的密度小
D.0℃的冰在熔化成水后,体积缩小,密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不同的乐器在演奏同一首曲子时,我们靠听声音就能区别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是根据各种乐器发声的(  )
A.音色不同B.响度不同C.音调不同D.频率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金秋十月,桂花香遍城市的大街小巷,这种物理现象叫做扩散,它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