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倒影
C.阳光下树木的影D.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分析 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阳光下树木的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采用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并确定其位置;
(2)选用两支等长的蜡烛A、B,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选填“靠近玻璃板”“不变”或“远离玻璃板”)移动.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虚”或“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线处,再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要测量某一灯泡的电阻,只要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即可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frac{U}{I}$计算出待测灯泡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小明跟爸爸坐火车,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m,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36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地面(选填“积水”或“地面”),这是因为地面上发亮处光发生了漫(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炎热的夏天,当你打着遮阳伞,走在晒的发烫的柏油路上,刚巧来了一辆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洒满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地面上的水反射的阳光照射在你的身体上,使身体吸收更多热量
B.洒水车洒的水温度高,热水溅到身上感觉热
C.地面被曝晒,温度较高,水蒸发时放出了热量
D.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吸热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吸热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放热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