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 ℃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 ℃时阻值为650.0 Ω),报警器(内阻很小,通过的电流Ig超过10 mA时就会报警,超过20 mA时可能被损坏),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在此范围内可调节出阻值准确可读的电阻值),电源(输出电压U约为18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 000 Ω),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
(1)根据系统工作要求,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__________(选填“a”或“b”)端,再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这一阻值为______________Ω.
(2)将开关S向_________(选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_____;
(3)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芳和小李做“探究串联电路规律”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包括电源(6伏)、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导线,他们先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①为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小芬打算先将电压表接在AB两端,测电阻R1两端电压U1,然后保持电压表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小李觉得这样操作无法测电阻R2两端电压U2.你认为小李的判断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②讨论完毕后,他们按正确的方法实验,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1、R2两端的电压U1、U2,以及R1、R2两端总的电压。并多次改变R1和R2的阻值,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a) 分析比较表中最后三列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b)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U1与U2的比值和R1与R2的比值关系,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③为探究串联电路电阻规律,他们先将电流表串联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然后用R替换R1和R2接入AC之间,当替换前后电流表示数保持相同时,电阻R即是R1和R2的总电阻,此过程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鄱阳县城“五湖连通”是大家高度关注的利民项目,保证湖水的质量,这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某中学“环保小组”为了对湖水质进行监测,定期取样测量其密度进行物理分析。
(1)小丽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调节。经几次调整,发现指针还是偏向分度盘的左侧,于是小丽往右盘加了一个5g的砝码,天平横梁平衡;
(2)他们继续实验,在测量过程中,首先舀取湖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一只空烧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空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g。最后,将量筒中的湖水全部倒入烧杯中,同样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湖水的总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密度为________;
(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湖水的密度,甲乙丙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5Ω,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15Ω,0.5A”,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保护电路元件,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150Ω、R2=30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2的示数为5mA.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
(2)电流表A1的示数为多少毫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2g/cm3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cm。
(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放一个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三班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全班分成7个小组,使用焦距都是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最后,老师将各组实验的结果画在下图中。图中1和 1′、2和2′、7和7′分别表示实验时各组的物和对应像的位置。请你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光具座水平放置,位于光具座上的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处于____;
(2)从_____两组可以看出,当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的实像;
(3)由图可知成实像时,当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像要________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且像的大小变____ (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强在实验室里看到两个较小的大小不等的长方体金属块,老师说其中一块是铝(ρ甲=2.7g/cm3),一块是合金(ρ乙=4g/cm3),小强想利用如图中的器材来区别哪块是铝,哪块是合金(实验室有水),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选项是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