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D 解答: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A选项不正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茌的,B选项不正确;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选项不正确;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选项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一个能吹冷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图,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通电后能发热)。若只闭合开关S2,吹出的是_______风;若将S1 S2都闭合,吹出的是_______风。(均选填“冷”或“热”)

冷 ,热 【解析】试题分析:吹风机A的作用是吹出风,电热丝B的作用是产生热,只有A工作时吹出的风是冷风,A和B同时工作时吹出的是热风.(1)若只闭合开关S2,只有电动机与电源串联,电流只流过电动机, 电动机工作,电热丝不工作,所以电吹风吹出的是冷风; (2)若将开关Sl、S2都闭合,电动机与电热丝并联后连接在电源上, 电流分两路分别经过电动机和电热丝,它们都工作,则电吹风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 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真正实现了“数字北京”、“数字奥运”的口号.关于这两个口号中“数字”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字”表示2008年奥运会在运动场馆、志愿者数量上创造了奥运会历史上新的数字记录

B. “数字”表示奥运会在2008年举行,是中国人的幸运数字

C. “数字”表示通过建设各种数字通信的设施,为参与奥运会的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信息服务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C 【解析】“数字北京”、“数字奥运”是指通过建设各种数字通信的设施,为参与奥运会的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信息服务;“数字”不是数字记录,更与幸运数字无关,故C正确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检验题 题型:填空题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在______过程中,____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其单位也是________。

热传递 做功 热传递 传递 焦耳 【解析】改变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其单位也是焦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检验题 题型:单选题

1 kg、0 ℃的水温度升高到10 ℃时吸收的热量为Q1,1 kg、80 ℃的水温度升高到90 ℃时吸收的热量为Q2,比较Q1和Q2可得(  )

A. Q1=Q2 B. Q1>Q2 C. Q1<Q2 D. 无法比较Q1和Q2的大小

A 【解析】解答:已知1kg0℃的水温度升高10℃,1kg90℃的水温度升高到100℃,升高了100℃-90℃=10℃;比较知:两种物质都是水,质量都是1kg,升高的温度都是10℃,由公式Q=cm△t知:吸收的热量相同,即Q1=Q2.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 单元提优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___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②④①③ B 【解析】(1)合理的实验步骤是: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即实验步骤是②④①③。(2)B.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 单元提优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你就以上两点各举1例.(不要求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掷铅球 刹车 【解析】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是非常多的:(1)利用惯性的例子:泼水、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掷铅球等。(2)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司机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好安全带、保持车距、限速限载、刹车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 单元提优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下列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 ( )

A. B. C. D.

C 【解析】根据平衡力的条件,从图中看到,A图中的两个力的不在同一直线上,也不在同一作用点,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 B图中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也不是平衡力。 C图中的两个力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各自物体上的两个力彼此平衡。D图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两个力彼此不平衡。答案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1 力 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小明用手推小车,使车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  )

A. 地球和小车 B. 地面和小车

C. 小明和小车 D. 小车和小明

C 【解析】小明用手推小车使车前进的过程中,小明与车产生了力的作用;此过程中,小明对车施加了力的作用,小明是施力物体;车受到了小明的作用力(推力),车是受力物体。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