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明做真空罩电铃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______。

(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上 第三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课时练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贵州省毕节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上 第三章 第4节升华和凝华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 (1)(4) C. (2)(3) D. (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练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饮料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8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声音大小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分别拉紧绳子、放松绳子,听到的声音效果哪个好?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 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上 第四章 第2节 光的反射 课时练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 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 .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上 第四章 第2节 光的反射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镜面转动前的入射角是( )

A.10°

B.35°

C.45°

D.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上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熔点高于l00℃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