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B. 在同一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时,压强越大
C. 由于液体有重力才产生了压强,所以向下的压强一定大于向上的压强
D.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8. 阅读并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译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叫制动距离(如图7-40所示) 。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 | 反应距离/m | 制动距离/m |
40 | 7 | 8 |
50 | 9 | 13 |
60 | 11 | 20 |
80 | 15 | 34 |
100 | 19 | 54 |
(1) 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 摩擦。刹车后,由于 ,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 摩擦。
(2) 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s。
(3)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4) 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雾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雾天,减速行驶”的警示牌,这说明影响汽车安全行驶除第(3)问中的因素外,还与、 等因素有关。
(5) 观察图7-41所示的情景,请你围绕“安全带的作用”给它配上一句宣传语。
宣传语是 。
(6)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用惯性的知识分析,这样规定的道理是;为了避免这类由于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伤害,人们在交通行为中还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请写出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2. 下表是小明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部分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 探头在液面下的深度/cm | 探头方向 | 微小压强计玻璃管两端水面高度差/cm |
水 | |||
1 | 4 | 上 | 3.2 |
2 | 4 | 下 | 3.2 |
3 | 4 | 左 | 3.2 |
4 | 4 | 右 | 3.2 |
5 | 10 | 右 | 9.2 |
(1) 对上表实验数据及现象的分析,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a) .
(b) .
(2) 如果他将探头放人盐水中深10 cm处时,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 (填“>”、“ =”或“<”) 9. 2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6. 2003年3月下旬,香港淘大花园爆发“SARS”。经香港卫生署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淘大花园“ 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很少使用地漏排泄地面上的污水,从而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形存水弯头内没有存满足够的水,有的甚直是干的,如图8-30所示,因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上述事件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8.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
A. 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B. 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C. 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D. 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中有一较长的水平粗糙桌面,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1) 小方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 (填序号) ,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则该实验应注意保持木块与桌面间的 不变,可得到的结论是: 。
次数 | 木块运动快慢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1 | 较快 | 1.8 |
2 | 慢 | 1.8 |
3 | 较慢 | 1.8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7. 通常情况下,物体压在同样的泥地上,如果压强相同则压痕深度相同。野生动物调查员在野外泥地上发现黑熊刚留下的足印。为了估算黑熊的质量,他把一个底面积是10cm2的容器放在足印附近的泥地上,再慢慢往容器中倒人沙子,直到容器在泥地上留下与黑熊足印深度相同的痕迹,测出此时装了沙的容器总质量为1.25 kg。(取g==l0N/kg)
(1) 装了沙的容器对泥地的压强多大?
(2) 量出黑熊与地接触的足印总面积为800 cm 2,估算黑熊的质量有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5. 容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圆柱体容器都装满水,按如图8-12所示放置。则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到水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
A . p甲〉p乙 B.p甲=p乙 C. p甲〈p乙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