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分析 ①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人才能听得到;
②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 解:A、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快把耳朵震聋了,我们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人才能听得到,故C错误;
D、“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特点、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以及音色的应用,包含了声现象的主要知识点,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100℃,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水吸收多少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
(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A(A/B)棋子照射;此外,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棋子,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个棋子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答:B棋子无法与A棋子的像重合.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
A.保持A、B两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是-10℃的冰块在受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块熔化过程持续10min,此过程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最后$\frac{1}{3}$路程的速度是前段路程上的速度的$\frac{1}{3}$倍,如果它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12m/s,则它在前后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如图1所示,物体的重力为2N,如图2所示的实验表面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量程为20cm的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3.15cm.他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1cm、18.49cm、19.51cm、18.50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18.5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明显不符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80cm
B.高速动车正常运行的速度约200km/h
C.我们冬天的昼夜温差约30℃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P(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物距U(cm)5.06.07.08.0
像距V(cm)4.55.56.57.5
(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像距V.(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薄(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替代(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转向自己(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