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陶瓷茶杯底部放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所示.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人眼睛和被看的物体之间如果有障碍物挡住,人就看不到物体了;如果由于反射或折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人就可能再看到物体.

解答 解: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
故选B.

点评 水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于折射,使人感觉到水里物体的像变高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阻R0=10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减小而它两端的电压却增大,它消耗的电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呢?小华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找到了图2中所示的各种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中的各种器材连成小华进行实验的电路.
(2)经过认真仔细的实验,他记录下在滑动变阻器R的电阻不断增大时的各组实验数据,并计算出了相应的电功率,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45
电流I/A0.250.220.20.180.15
电压U/V0.50.81.01.21.5
电功率P/W0.1250.1750.200.2160.225
分析上表数据,小华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时,它消耗的电功率也随之增大.
(3)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你认为小华收集的数据是否充分?请回答并说明理由:不充分.应当增大电阻的变化范围(或应当继续增大电阻)以采集更多的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1.5AB.一块手机电池的电压约3.7V
C.手电筒中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约0.1ΩD.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约20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乙(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凹(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心,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称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如表是由小霞实验收集得到的,仅分析该表格我们可以得到:
a.实像放大或缩小的分界点是物距等于2f(选填2f,3f或4f).
b.若要在光屏上得到实像,则物体和光屏的距离至少要大于4f(选填2f,3f或4f).
物距像距像的倒正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
u=2fv=2f倒立等大实像
2f>u>fv>2f倒立放大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同时注意将凸透镜(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乙图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选填“上”或“下”)调.
(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这次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C位置.
(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物理实验中有时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小明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班级合作小组的同学想出了一种巧妙方法:如图,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3.14×$\frac{{R}^{2}-{r}^{2}}{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冬冬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以冬冬的书包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选填“运动”“静止”)的.制成自行车的金属材料号称世界“重量最轻”,这里说的“重量最轻”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说是指这种材料的密度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玻璃杯和水测量石块及木块的密度,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按顺序完成了甲、乙、丙、丁、戊的实验操作,根据图中内容,完成以下分析:

(1)分析步骤甲中测力计示数,石块受重力3.0N.
(2)对比分析步骤甲和乙的测力计示数,利用所学浮力知识知石块的体积为1.2×10-4m3,密度为2.5×103kg/m3
(3)对比甲、丙两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木块的质量;
(4)分析丁、戊两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2.2N,木块的密度为0.55×103kg/m3
(5)小勇却认为小明所测木块密度的方案中有缺限,实验中只用完成甲、乙、丙、丁的操作就可以了,且得到的结果更准确.你认为小勇的看法合理(“合理”或“不合理”).按小勇的方案测出木块的密度将比小明所测得的密度值大(“大”或“小”)一些,原因是:小明实验方案中所测得的木块浮力偏大(“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