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如下:相同条件下取形状相同,质量分别为1克、3克、8克的A、B、C三个空心物体,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测出物体在空中自由直线下落时的距离和时间;并分别画出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对应曲线1、2、3如图所示.分析图中的曲线l、2、3,可发现物体在开始下落阶段的速度是变化的,最后阶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测出物体A在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分析图中的图线1,推算表格中x的值应为1.937米.
时间t/秒0.00.40.81.21.62.0
下落距离s/米0.0000.0360.4670.9571.447
(2)分析比较图线l、2、3,在最后阶段匀速下落过程中,三次所受的阻力之比为1:3:8.
(3)以上探究我们用到控制变量法,下面选项中也用到该方法的是BD.
A.用磁感应线来表示磁场方向和强弱      B.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探究
C.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

分析 (1)图线1在0.75s之后是一条直线,说明路程变化和时间变化是成正比的,据此推算表格中x的值;
(2)雨滴做匀速运动时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分析每个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然后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定义得出答案.

解答 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在0.8s~1.2s内,时间是1.2s-0.8s=0.4s,路程是0.957-0.467m=0.49m;
在1.2s~1.6s内,时间是1.6s-1.2s=0.4s,路程是1.447m-0.957m=0.49m;
因此,在1.6s~2.0s内,时间是2.0s-1.6s=0.4s,路程也应该是0.49m,
1.447m+0.49m=1.937m,所以第2.0s对应x值应该是1.937m.
(2)在最后阶段匀速下落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共同作用:重力和阻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1:f2:f3=G1:G2:G3=m1g:m2g:m3g=1:3:8;
(3)A、磁感线并不存在,人们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而引入了磁感线,故不是控制变量法;
B、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是自变量,使用试剂的量是无关变量,故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C、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D、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这是类比的研究方法.
故答案为:(1)1.937;(2)1:3:8;(3)BD.

点评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李明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10Ω,15Ω,20Ω,25Ω.
(1)李明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李明改接.
①请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
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不能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2)李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并记下电流值.接着断开开关,取下5Ω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未动),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5V,若要得到正确的数据,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端移动(选填“左”或“右”),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再次记下电流值.若要完成整个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35Ω.
(3)小亮在改接正确电路的基础上将电阻换成小灯泡,进行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小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多组小灯泡两端不同的电压及对应的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如表.
其中第3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0.2 A.分析数据时,同学们发现表格中有个数据(电流)异常.这个异常的数据应该改为0.16A.出现这种差错的原因是电流表接的是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
实验次数123456
电压/V0.511.522.53
电流/A0.100.800.230.250.26
(4)由表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为10Ω.小亮认为使测得的灯泡的电阻值更准确应该根据各组数据算出电阻,并取平均值,他的说法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可求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做“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若通电时间相同,一段时间后发现B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小亮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通电相同时间,发现A玻璃管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中学九年级(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马铃薯的编号放入盐水前放入盐水后
质量/g体积/cm3密度/g.cm3质量/g体积/cm3密度/g.cm3
A44.839.21.1440331.21
B56.148.81.1650411.22
C77.367.91.146957
(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马铃薯的密度仍小于液体的密度,马铃薯仍漂浮在盐水面上,不会下沉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②配制一大杯盐水;
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表:
(2)表格中,编号为C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1.21 g/cm3
(3)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马铃薯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电池使用说明中都有一条提示:“请一次性更换所有电池,以免新旧电池混用”.小明同学用所学物理知识探究这条提示的依据.
方案一:用同型号串联的两节新电池和串联的一新一旧电池分别给同一辆玩具电动车供电,让电动车在相同路面上运动.
(1)通过测量电动车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组电池为电动车提供的电功率太小.
(2)通过测量电动车能够运动的路程,比较两组电池为电动车提供的电能多少.
方案二:用定值电阻替代电动车,通过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比较电池给定值电阻提供的电压差异究竟有多大.
小明设计了图示电路.将方案一中的两组电池和同型号一节新电池分别接入A、B间进行实验,将开关S闭合前后的电压表读数记录在如表中.
电源S断开时电压/VS闭合时电压/V
两新3.23.1
一新一旧1.91.3
一新1.61.5
(1)分析数据可知,串联的一新一旧电池给定值电阻提供的电压,竟然小于一节新电池提供的电压!这是因为用一新一旧电池供电的电路中,废旧电池相当于在以一节新电池为电源的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
(2)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需要换用不同型号新旧电池进行了多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演绎式探究--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用物理量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改变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加速度.通常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的该变量,t表示时间,则a=$\frac{△v}{t}$.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的加速度大小与它所受的作用力F和质量m的关系是a=$\frac{F}{m}$,则a与m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图线乙表示.
(2)物体由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一个小球从高度为h的位置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所用的时间为t.推理证明:t=$\sqrt{\frac{2s}{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最近,《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选择了iPhone6和三星i9300这两款手机,进行了进水的极限体验测试,将这两部手机同时浸入1.2米深池水底部,看谁先黑屏?测试结果如表所示.两部手机捞出后,经过擦干、埋在大米中4天等处理,i9300神奇复活,各项操作一切正常,而iPhone6一直没有任何反应.
型号iPhone6型号i9300
电池
容量
1810mAh电池
容量
2100mAh
输出
电压
4V输出
电压
4V
时间iPhone6三星i9300
32秒跳出关机界面正常待机
3分18秒黑屏,闪光灯自动打开正常待机
6分25秒黑屏,闪光灯亮闪光灯打开
8分01秒黑屏,闪光灯亮闪光灯关闭
19分29秒黑屏,闪光灯亮黑屏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两款手机入水后闪光灯均自动打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水是导体,在开关处连通了电路,使闪光灯打开.
(2)大米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干燥剂.
(3)iPhone6内部有一块可反复充放电的电池,该电池容量为“1810mAh”,它是指当工作电流为1000mA时,能持续供电1.81小时.若充满电后全部用于打电话,电池能量转化效率为80%,通话时电流为300mA,则可持续通话几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这样的猜想:“保温瓶内的水温下降快慢可能与保温瓶中盛热水的质量多少有关”.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学校总务处借来了8个同样容量的热水瓶进行实验,在8个热水瓶中分别装入初温相等、质量不同的热水,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测量,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8个小时后再测量水温,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保温瓶编号12345678
装入水的质量/kg2.01.91.81.71.61.51.41.3
水温初温/℃9898989898989898
末温/℃84.5848381.5794876.574
8小时后的温度/℃13.5141516.5195021.5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号保温瓶中水的温差与其它保温瓶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明显不一致.去掉这个保温瓶的实验数据,由其他7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保温瓶的水温下降快慢与保温瓶内热水质量有关,质量越小,温度下降越慢.
(2)这个实验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你认为应当作怎样的改进?用同一个保温瓶装不同质量的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水温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kg,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和水的比热容分别为2.1×103J/(kg•℃)和4.2×103J/(kg•℃).

(1)冰的熔点0℃,BC段物质的状态固液共存;
(2)BC段物质吸收的热量1.68×105J;
(3)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