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薄(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前/后)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像与物等大.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后(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序号12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5)若想使实验中的像更清晰一些,你可以照亮棋子.

分析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
(5)人眼能够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有光线进入人眼,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观察的是棋子,而不是平面镜.

解答 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所以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故答案为:(1)较薄;(2)前;B与A的像完全重合;像与物等大;(3)后;(4)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5)照亮棋子.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实验小组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他们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连接在A、B接线柱上,在金属丝上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实验室还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3V)、滑动变阻器(20Ω  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测量A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还没有连接的一根导线上,使电路完整(请在答题纸上作图)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选填“左”或“右”)端.
(3)某次实验中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2.1V,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为I=0.42A.
(4)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出AP段的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值R,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它条件不变,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L/cm304050607080
R/Ω2.12.83.54.24.95.6
(5)小虎同学认为,由于电源电压没有超过电压表所选量程的最大值,因此在闭合开关前,可以将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任意位置,你认为他的想法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若电阻短路,则电路中电流会很大而烧坏电流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实验室内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验电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下面是明明和丽丽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实验过程:

(1)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2)实验步骤:
①明明和丽丽在按电路图甲连接实物时,你应该建议他们将开关断开.
②明明和丽丽同学将电流表分别接在B处测L1的电流,按照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如图乙所示,该实物图存在明显的错误,请在图乙中接错的一根线旁边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换用 一根导线把电路更正过来.
③电路更正后,明明同学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丙中A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使用的量程过小,丽丽同学测量时,则发现指针偏转如图丙中B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④更正错误后,他们把电流表分别重新接在A、B、C三处,闭合开关,读出电流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为了使“由实验数据可归纳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在不改变电源及电路连接的基础上,还应当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重做上述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有A、B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l)A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2)该晶体熔化过程用了5min时间;
(3)该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不变;(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已知R1R2电阻值相等,R3的阻值为20Ω,A1的示数为0.2A,A2示数为0.5A.则通过R2的电流为0.1A,通过R3的电流为0.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当杆杠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杆杠处于平衡(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如图甲中,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小红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
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l1/cmF2/Nl2/cm
l11025
2210120
3215310
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但是小明按现有的方案操作却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怎样帮小明解决疑惑,接下来你可以通过B实验步骤,测量相关数据.
A.改变力的大小
B.改用弹簧测力计改变力的方向
C.改变力的作用点
D.改变平衡螺母的位置从而让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小红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将左侧会下降.(选填“仍能平衡”“右侧
下降”或“左侧下降”)
(4)小红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丙所示.小红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水平位置的动力臂为零.
(5)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 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3.3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    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杠杆自重的影响.

(6)小明将图丁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戊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1.1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做功相等的情况下,额外功越少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450m处时的速度为22.5m/s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