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一个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全程平均速度为12km/h,若前$\frac{2}{3}$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10km/h,则后$\frac{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 先算出以12km/h的速度行驶了整个路程的时间,再算出以10km/h的速度行驶前$\frac{2}{3}$路程用的时间,可求汽车行驶后$\frac{1}{3}$路程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后$\frac{1}{3}$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3S,
汽车行驶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t=$\frac{3s}{v}$=$\frac{3s}{12km/h}$,
行驶前 $\frac{2}{3}$路程用的时间为:
t1=$\frac{2s}{{v}_{1}}$=$\frac{2s}{10km/h}$,
走后 $\frac{1}{3}$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t2=$\frac{s}{{v}_{2}}$,
因为t=t1+t2   
代入以上数据可得:$\frac{3s}{v}$=$\frac{2s}{{v}_{1}}$+$\frac{s}{{v}_{2}}$
即:$\frac{3s}{12km/h}$=$\frac{2s}{10km/h}$+$\frac{s}{{v}_{2}}$
解得,V2=20km/h.
答: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km/h.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求出汽车全程用的时间和行驶前$\frac{2}{3}$路程用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为了简化计算,可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3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沈认真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内容.
表1: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
13015
22020
31530
45/
(1)图表1是他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①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②第3次试验时所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投影仪上(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③第4次试验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图中未画出).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C(填写选项字母).
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
B、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
C、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2)实验中,他猜想像距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也可能与透镜的焦距有关.于是他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选用了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次数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
115817
2151030
3151260
①分析表2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②根据你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分析,第三次实验所成的像比第一次实验所成的像要大(选填“大”或“小”).
③若他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表2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亮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如图所示)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需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10.0cm;
(2)小亮按图乙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3)当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光屏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将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填“左”或“右”)移动,移动距离s′>s(选填“>”、“<”或“=”),这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填像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为0.8A,A3的示数为0.5A,求:
(1)通过灯泡L1的电流;
(2)求灯泡通过L2的电流;
(3)通过L3的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的滑板车深受青少年喜爱,小明正“驾驶”滑板车向前滑行,图中小明一只脚站立其上,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使滑板车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明发现路旁的草地往后退,他是以滑板车为参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8.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上绕线,使匀速提升重物G时最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示数为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选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25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伐木工人常借助河水流动将木材运出山林,若将一根体积为1m3的木材放入河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是0.384m3(取g=10N/kg)求:
(1)木材所受到的浮力;
(2)木材的密度;
(3)若将这样的木材5根捆在一起做成木筏,最多能运载多重的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