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S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R1=10Ω,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当P位于x=31cm处时,R2消耗的功率为0.5W
B.GH导体的电阻为5Ω
C.电源电压为6V
D.FG段为铜导体

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由图象可知滑片P从H端向E端移动出现拐点,据此确定GH、FG、EF的长度,滑片位于铜导线段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据此确定铜导线的长度,根据图象得出当滑片P位于F点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EF段的总电阻;
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GH导体的电阻;
(3)当x=31cm时,先计算变阻器连入的总电阻,再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P=I2R求出R2消耗的功率,然后得出判断.

解答 解:
(1)由图甲知,当滑片位于E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象可知,I=0.6A,
由I=$\frac{U}{R}$可得,电源的电压:
U=IR1=0.6A×10Ω=6V,故C正确;
(2)当滑片位于H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I=0.2A,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frac{U}{{I}_{小}}$=$\frac{6V}{0.2A}$=30Ω,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EH=R-R1=30Ω-10Ω=20Ω,
由于滑片P从H端向E端移动,由图象的拐点(15cm-25cm)可知:
GH=15cm,FG=25cm-15cm=10cm,EF=35cm-25cm=10cm,
中间一段电流无变化,故FG是铜导线,故D正确;
由图象可知,当滑片P位于F点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则总电阻:
R′=$\frac{U}{I}$=$\frac{6V}{0.4A}$=15Ω,
则EF段的总电阻:REF=R′-R1=15Ω-10Ω=5Ω;
GH导体的电阻为:RGH=R-REF=20Ω-5Ω=15Ω,故B错误;
(3)当x=31cm时,EF段连入电路的长度:LEF=35cm-31cm=4cm,
此时EF段连入的阻值:R2=$\frac{{R}_{EF}}{EF}$×LEF=$\frac{5Ω}{10cm}$×4cm=2Ω,
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frac{U}{{R}_{1}+{R}_{2}}$=$\frac{6V}{10Ω+2Ω}$=0.5A,
由P=I2R可得,此时R2消耗的功率P2=I2R2=(0.5A)2×2Ω=0.5W,故A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某人用水平力推放在水平面上的木箱,木箱静止不动,小刚说:这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你认为小刚说的是错误(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长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B始终静止不动,若不计绳重和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A对B的摩擦力
B.木块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木块B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B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拿掉木块B后,木块A在拉力F的作用下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恒定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b向a移动的过程中(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C.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量△U2与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I之比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多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下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图.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BDE 三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C、F、G三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③(填序号).分别将三根电阻丝A、B、C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2)小兵和小红为了初步验证猜想①与猜想②,至少需要选择C根电阻丝.
A.4根        B.3根        C.2根        D.1根
(3)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的变化情况,就提出将电流表换成小灯泡.你赞同吗?说明理由:不赞同,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
 导体代号 长度/m 横截面积/πm2 材料
 A 1.0 0.2 锰铜
 B 1.0 0.4 锰铜
 C 1.0 0.6 锰铜
 D 0.5 0.4 锰铜
 E 1.5 0.4 锰铜
 F 1.0 0.6 镍铬合金
 G 1.0 0.6 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木块放入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大了150Pa;若在木块上放一块铁块,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且木块没接触容器底部(  )
A.木块的密度为0.4g/cm3
B.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4
C.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5
D.这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加了2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5.用力的示意图分别画出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frac{s}{t}$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5.00cm,tBC=1s,vAC=0.0333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
(5)该小车是在做变速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明在户外捡到一块较大的石块,他想知道石块的密度是多少,请同他一起完成测量过程.

小明用天平(含砝码)、烧杯、水进行测量.
①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32g.
②由于该石块无法放进量筒内,小明按如图乙的方法测小石块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B、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的位置做标记;
C、取出小石块,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测得此时的质量为152g.
③计算小石块密度为3.2×103kg/m3
④按照上述方法,由于取出小石块时带出一部分水,会使小石块的密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相等.(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