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温室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生态环境的安全,为了减少温室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的科学家受到了啤酒在较高压强下能够溶解大量二氧化碳的启发,设想了一个办法:用压缩机将二氧化碳送入深海底,永久贮存起来.海底深处,压强很大,温度很低,海底深水肯定能够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找到了一个永远的“家”,从而避免温室效应.
(1)在将二氧化碳送入深海底的过程中,压缩机对二氧化碳做功,能够使其内能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海水溶解大量二氧化碳后会导致pH值降低.(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越多,则酸性越强pH值越小.

解答 解:(1)用压缩机将二氧化碳压入海底,外界对二氧化碳气体做功能够使其内能增大;
(2)海水溶解大量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越多,则酸性越强pH值越小,故pH值降低.
故答案为:(1)增大;(2)降低.

点评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泉城济南的环城公园既是中外游客的观光胜地,也是市民盛夏时节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环城公园的周边明显比其他地方凉爽很多,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和泥土大;河中不时有游船驶过,以驶过的游船为参照物,坐在岸边乘凉的市民是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最近一次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有科学家展示了一种新技术:用WiFi信号给手机实现真正的“远程”无线充电.只要有WiFi、蓝牙或其他无线通讯设备的地方即存在无线电震荡的地方,该充电器就能实现远端传输电力的功能,通俗的说,只要你家里有WiFi之类的信号,在室内你的手机会一直是满电.这项技术在一些无法使用电气充电的场合(如炼油厂)代替有线充电设备,可以降低电线短路走火的危险性.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该充电器的原理可能是电磁感应(选填“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五一”放假期间,小王同学跟爸妈一起去外地旅游,在路上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汽车撞上了电线杆而使汽车发生了严重的形变,电线杆几乎没有受损.汽车对电线杆的力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电线杆对汽车的力.驾驶员甲与随乘人员乙因车祸受伤而大量出血.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示电路中,A1表接0~0.6A量程,A表接0~3A量程,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闭合开关S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6伏,A1表示数为0.5安,A表示数为1.1安.
求:(1)电阻R2的阻值和R2消耗的电功率.
(2)在保证电路所有元件安全使用的情况下,电阻R1接入电路的最小值.
(3)有没有可能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A1与A指针偏转相同的角度?请说明理由(写出合理的推理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下列电路属于并联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利用下列器材(具),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
探究压缩空气内能变化关系
C.
探究物质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探究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高高的输电铁塔上醒目地写着:“高压危险!切勿靠近!”可是在那上万伏甚至几十万伏的高压裸导线上,却常常站着一只又一只的鸟儿,无视禁令,毫不在乎,也丝毫没有触电的征兆.这是为什么?难道鸟儿有什么“特异功能”吗?九年级的小聪和同学们很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于是他们首先从电力部门了解到输送2.2×105 V高压用的钢芯铝绞导线,其横截面积为95mm2,容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325A;又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一段5cm长的钢芯铝绞导线的电阻约为1.4×10-5Ω(鸟儿两只脚之间的距离最大约为5cm).
(1)请你帮小聪他们算一算:当通过输电线的电流最大时,这段5cm长的导线两端的电压.
(2)小聪和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小鸟的电阻约为10000Ω,如果上述电压加在鸟的两爪间,通过小鸟身体的电流又是多少?
(3)小聪和同学们还从《用电安全技术》中查到了通过人体的安全电流为0.6mA.假设鸟类的安全电流与人类相当,那么鸟儿站在高压线上有危险吗?
(4)小聪后来又想到如果小鸟不小心用嘴去啄架设输电线的铁塔,请问小鸟是否还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7.井底之蛙所见甚少,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